知名学者热议“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正在做主旨演讲 摄影:梁生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梁生文):9月10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建院20周年之际,举办“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端学术论坛。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等14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来自在京各教研机构及中央社院学员代表共400多人参加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本次论坛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由来及成果,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发展的新路径,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国家民族立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结合,从文明互鉴角度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多元文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包含了为中华民族社会理想而奋斗的最高追求。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追求的“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轮子”,因此不需要纠缠于二者的异同,最重要的是肯定双方在实现中国梦历程中的地位作用,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深度结合,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说,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大主要任务:以历史唯物论批判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历史唯心论,以社会主义理想超越资本主义,以社会平等、团结至上的人类进步措施反思个人至上、资本至上的现实。我们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让社会主义理论与世界的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让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现实结合起来。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认为,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所有优秀文化的自信,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今天我们讲文化自信,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
与会学者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及执政的90多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在第二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当代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更新的境界,必将促进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度、系统、全面的结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肩负着推动理论建设和文化自信的使命,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此次论坛是为纪念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举办的系列论坛之一。接下来还将举办 “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等论坛,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届时将发表主旨演讲并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