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第三集——埃林:四十年青春付诸北京事 一辈子思绪蹁跹系中国

2017-09-13 17:31:5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聂峥

德国《世界报》和奥地利《标准报》首席记者埃林。摄影:崔英杰

  国际在线报道:北京是一个稍不留神,青春就不够用的城市。一个在北京度过近四十年青春的德国人,究竟是什么把他和北京连结在一起的呢?

  9月9日上午,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外语广播倾力打造的大型访谈节目“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迎来了又一位客人——来自德国《世界报》和奥地利《标准报》的首席记者埃林(Johnny Erling)。

  埃林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主修汉语和经济。1976年,他申请了中德大学生交换项目,来到北京大学继续进修汉语。埃林笑着说:“我在德国的汉语老师,专门研究甲骨文和庄子之类的汉学,教我们的也是文言文。来北京之后我发现我所学的古汉语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好使,操着文言文去百货大楼买卫生纸,店员都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

  现如今,埃林在北京已经工作了将近40年,他说:“北京是一个很适合工作的地方,我喜欢体验这里的变化与发展。”1998年至今,埃林担任德国《世界报》和奥地利《标准报》的出镜记者,他对于北京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他的报道。

埃林和主持人现场交流。摄影:崔英杰

  关于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埃林说:“2013年的时候,‘一带一路’只是一个概念,现在它实现了,并且发展很快。其实,‘一带一路’和德国也是有渊源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当谈到中德之间可以如何合作的时候,他说:“德国是一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比如说,建造房子,对抗污染和净化水方面,这都是德国很擅长,也很感兴趣的部分。”

  几十年间,埃林见证了北京方方面面的发展,他说:“北京发展很快,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初来北京的时候没有环路,现在都到七环了。现在,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建设雄安新区。你们发展真的很快,变化很大,当然这也是最吸引人之处。”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在北京跨越式发展的这些年,埃林也发现了背后的一些问题,他说:“现在你不需要现金,智能手机支付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无现金支付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发展也有不平衡的情况。比如,每两个月德国那边给我汇款,我去中国银行兑换人民币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所以,一方面发展非常快、非常现代;另一方面又存在滞后现象,一个协同发展的系统,内部可以相互打通。”

国际在线记者现场提问。摄影:崔英杰

  关注北京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很关注在北京生活的普通人。埃林写过一本关于“北漂”的书,他说:“他们曾是在北京生活的小人物,遇到很多困难,但还是坚持走下去,最终实现了梦想。比如说新发地的一个老板,30年前,他只是一个从外地独自来北京打拼的农民,30年后,他成为了北京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老板。”

  爱上一座城,可能是因为城中住着的人。爱上一座城,也可能是因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埃林说:“我最喜欢北京的天坛,它把完美建筑和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很喜欢天坛,在那里他能够体悟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获得关于中国未来的灵感:‘中国是否能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一部分呢?’基辛格试图从天坛的建筑理念里寻找答案。所以身处天坛真的可以产生历史的共鸣。我喜欢天坛的另一个原因,特别是周末,当看到老百姓在公园里唱歌、游玩的时候,我也有种觅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北京长大了,但埃林对它的情感却总是不老。即使以后退休回国,他坦言会对北京仍有归属感,因为他很想知道:在经历了现在这些重要的改革发展之后,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他说:“当我重回法兰克福的一些老地方。那街角的商店,或许店主不一样了,但店还是原来的店,所以人的身份归属感与他成长的地方有关。快速发展是很好,但有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每个人都在朝着前方跑,而丢掉了身份归属感。什么地方使你真的和北京联系在一起?是天安门或故宫?还是小时候玩耍的地方?这都是属于身份认同感。所以,观察中国如何在长远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征,是很有意思的工作”。

  北京外语广播此次联合了国际在线、中国日报、中国网、环球网、北京时间、《北京》周刊等多家中央和市属媒体参与录制,海内外多平台联动报道,音视频图文同步播出,实现特别策划的融媒体立体化传播。“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系列访谈完整版将于9月底陆续推出。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