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劲14年拿到6000万?上海“最牛钉子户”:瞎讲!
较劲了14年,拦掉一半主干道,有上海“最牛钉子户”之称的徐宅,居然要拆除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东姐相当好奇,赶紧扑到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现场,看看这个弯子是怎么转过来的。
动迁谈不拢,四车道成了两车道
9月14日上午,东姐乘车来到沪亭北路。阳光下,宽敞的四车道,车流不断。突然,马路中央突现了一栋三层小楼,“拦”掉了两车道,司机急转方向盘,向左绕开。
这栋小楼,就是大名鼎鼎的“最牛钉子户”。
拦路一栋小楼,在路中央足足矗立了14年。孙小静摄
东姐下车,小心穿过车流,走到楼前。六七人刚刚拍完照,往里走。“昨天东西都搬走了,今天我们一起拍张照留个纪念。”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笑道。
上楼,到客厅,徐宅户主、87岁的徐老伯安静地坐到一边,近70岁的女儿、女婿开始忙碌。女儿打包了几个袋子后,便往外走,“刚搬家,要去租住的房子整理整理”。女婿张新国则热情地端上茶水,“来,来,喝茶。”
怎么看,东姐都不觉得这一家人像想象中的“钉子户”。“我们也不想啊。”张新国叹道。以这样的方式出名,他其实很介意,“叫出租车,不必说路名、门牌,只要说‘最牛钉子户’,司机就会开过来。”
那为啥还做了这么久的“钉子户”?
“这房子,是1981年我亲手建的,2003年九亭镇要建沪亭北路,镇动迁办通知我们动迁。”张新国说,当时的政策是给他们一块宅基地,可以自建一栋楼。“我和老伴同意了,但儿子想要商品房,不同意。”
这一拖,就是8年。
期间,沪亭北路要拓宽,镇里又启动动迁工程,渐渐地,“滞留户”从最初的10多户慢慢减少,到2011年1月,仅剩下徐宅一家。
3月,镇动迁办再找上门,但未谈妥。一个月后,政策变了,动迁不再分宅基地,而是一个宅基地标准户安置大、中、小三套房子。“由于老张女儿户口也在这里,作为多子女标准,可以增加一套大房子。”陆辉说。但是,老张一家认为,虽然是一户宅基地,但他与儿子一家三口已分户,应该按两户标准,安置6套房子。
还是谈不拢。公路不等人,修到了他家门口,却肠梗阻一般,四车道变两车道。“九亭房地产开发多年,周边住户10万人,沪亭北路是进出主干道,本来车流就多,这下拥堵更严重。”陆辉说。
修路造桥、车来车往,噪音、灰尘,挥之不去。更恼人的是,这里成了车祸易发地区。晚上,不熟悉路况的司机,临到楼前急打方向,难免出事。“有次一辆出租车直接撞上路中央的石墩,都撞翻了。”张新国说,出了车祸,家人心里也不好受,虽然他认为自己诉求合理,“但别人肯定会觉得是我们的错,其实,我们也不想影响交通,更不想侵害公共利益。”
从徐宅三楼窗子往下看,车到楼前,无奈绕过。孙小静摄
新街道新风气,“人情牌”赢得人心
2015年7月,九亭镇一分为二,北部成立了九里亭街道。次年9月,街道动迁办成立,主任陆辉,副主任徐民强,都做过多年居委会书记,善于与人打交道。
上任伊始,陆辉就约了张新国的儿子喝茶,也不着急谈动迁,而是聊自己的人生,“让他先了解我”。徐民强与老张儿子曾在一个小学上学,就主动与他交流沟通。不久,老张的儿子、儿媳看到两人,就开口叫“阿哥”。
陆辉和徐民强两人成了常客,轮流上门看望老张他们,经常还打打电话。
他们常常一谈几小时,两人听得多、说得少。“屏”了这么长时间,老张心里有不少积怨,两人听得很耐心。每次离开,两位主任都和老张握手说,“不签协议没关系,关键是你们保重好身体。”时间久了,老张觉得这两人“没架子、接地气、人品好”,打心眼里认可。
街道动迁办副主任徐民强(右)和张新国聊天。孙小静摄
“街道干部一次次上门,连党工委书记都上门了,这么看重我们,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老张说。
以情动人,也以理服人。九里亭街道虽新成立,动迁政策与原来九亭镇一脉相承。“前面动迁了1000多户,后面还有200多户,政策随意变动,会影响社会稳定。”陆辉解释道。
今年8月19日,陆辉、徐民强和老张夫妇、儿子、儿媳进行了关键的一次沟通。两个半小时内,两人摆事实讲道理:“你们有两种选择,一是协议征收,另一个是依法征收,依法征收程序虽走得较慢,但已经启动了,一旦强制征收,将严格按照1∶1的面积补偿,就不能再享受九亭地区‘1∶1.25’的动迁安置面积补偿,也无法享受多子女动迁安置政策,这样算下来会少了一两套房子,得不偿失。”
“他们说的话,我信。”老张说。这么多年“拉锯”,动迁办政策口径几乎没有一点变化,也让老张他们觉得诉求不可能被支持。
两天后,松江区规土局牵头区委政法委、法制办、九里亭街道办事处和九亭镇政府邀请老张一家四口,召开了关于沪亭北路滞留户动迁安置的专题会议。会上,老张一家对安置面积、补偿价格终于达成认可,表示同意动迁。会议结束后,街道动迁办会同区第一房屋征收服务公司上门,与87岁的徐老伯正式签约,当天终止了依法征收的程序。
徐老伯与征收公司正式签约。资料照片
一分钱没多拿,仍是征收受益者
正采访中,老张接了一个电话。对方问:听说你拿了6000万元?“瞎讲八讲!”老张说,“我一分钱也没多拿!”
按第三方评估,加上奖励费等,老张一家获得征收款230万元。动迁安置房建造完毕,这笔钱就用来购买符合标准的四套房。
钱没多拿,但对老张家其他合理诉求,街道动迁办也设法满足。“他们希望先支取自家部分征收款购买一套商品房,给87岁的老人住,我们就为他申请支取了70万元。”陆辉说。在动迁办安排下,9月13日上午10点多,6名志愿者开着搬家卡车来到徐宅门口,帮助徐家人将大件家具、电器、被子衣物等运送上卡车,搬到新家。
志愿者在帮忙搬家。资料照片
“我们先借住在外面,等动迁安置房建造完毕,再搬进新房。”老张说,现在借的房子127平方米,租金每月4800元,而过渡安置费每年6万多元,还略有盈余。
按照计划,9月16日,徐家将把钥匙交到街道动迁办。18日零点一过,施工队伍就将开始拆除徐宅。“周末的半夜,对周边交通影响最小。”陆辉说,争取在当日6点以前将现场建筑垃圾清理干净。“等整个拆除工程结束,我们会在现场放置水泥围栏、交通警示牌,提醒过往司机注意,毕竟原来在这里的房子一下子消失,怕司机不习惯发生意外。”将争取在国庆节之后,完成对房屋所在区域的道路铺设。
“最牛钉子户”成功征收,陆辉等心头一颗大石落了地。“守住政策底线,真情化解矛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陆辉说。
对老张一家来说,虽然没有达成6套房的诉求,“但他们买的动迁安置房是平价房,3年后,房子可进入市场交易,价格会翻上几番。”陆辉说,“所以,征收对老百姓来说,还是得益的。”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孙小静)
(原标题:较劲14年拿到6000万?上海“最牛钉子户”: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