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波兰弗罗茨瓦夫孔子学院日 传播中国“瓷”文化

2017-09-25 10:25:4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汉语第一课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汤黎):一年一度的孔子学院日于当地时间24日在弗罗茨瓦夫市落下帷幕。

  此次由弗罗茨瓦夫大学孔子学院主办、波兰国家博物馆、 弗罗茨瓦夫博物馆和波兰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的孔子学院日以“丝路瓷语”为主题,旨在向波兰民众演绎丝路文明中的中国“瓷”文化和其他中华文化元素,将中国陶瓷文化与古丝绸之路及新时代“一带一路”概念紧密结合,通过陶瓷讲座、手工瓷坊、瓷饰服装秀、茶艺、音乐、舞蹈、戏曲等活动为弗罗茨瓦夫市民呈现一个古今交融的跨文化对话与视听盛宴。当天,弗罗茨瓦夫大学校长亚当∙耶耶尔斯基与副校长伊沃娜∙巴尔托舍维奇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讲话,称赞孔院对促进中波友谊和文化交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3日,以丝路文明——“瓷语”为主题的活动率先在弗罗茨瓦夫国家博物馆举行。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前来参加,虽屋外秋雨微凉,但馆内却热潮涌动。

京剧《武家坡》

  陶艺,作为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受到活动参加者的广泛喜爱。简约的“瓷”文化讲座和现场“瓷”文化体验拉开活动的序幕,在精致的陶瓷上写上方正的汉字,实现了陶瓷与汉字的完美结合。陶艺课上,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们或在老师指导下写出汉字,或依据样本绘制出熊猫、竹子等图案,或用陶泥捏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和小人雕塑,拉坯课上,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陶艺转盘,从定中心、开孔、修正成型,到最后取坯,一个个造型新颖独特的陶瓷器物在他们手中应运而生。

  活动上,伴着优美的音乐,数位孔院老师身穿风格迥异的汉服闪亮登场,还有一些身着高贵婉约的旗袍,踩着悠扬的《青花瓷》乐声,汉服与旗袍之美巧妙契合了“瓷语”这一主题,引来阵阵掌声。波兰模特身着统一“瓷韵”服饰,为观众展示别具一格的陶瓷饰品,将孔子学院日“丝路瓷语”活动演绎到高潮。

  接着,群舞《霍元甲》再一次惊艳全场,整套舞蹈融合了五步拳、太极等中华武术元素,以及水袖、扇子舞等中华舞蹈元素,融“武”于“舞”,尽显中华传统文化与开拓创新的独特艺术形式。

朗诵

  此外,孔院老师们还为市民们带来了黄梅戏和京剧表演、新疆舞《小花帽》、茶艺表演。清凉高亢的横笛乐声,混合着低沉深厚的古筝伴奏,让扇子舞《凉凉》锦上添花。

  除了舞台表演,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传统服饰试穿拍照、筷子夹豆豆,编制彩色手链等六个文化活动体验室,项目有趣而丰富,吸引了不少人参加。其中,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广受欢迎,市民们排队学习写中文名字。

  当地时间24日,弗罗茨瓦夫大学孔院主办的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活动在塔杜斯博物馆举行。中文公开课、扇面书法体验活动得到了市民的欢迎。家长们带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学习中文,并乐在其中。此外,孔院老师与波兰艺术家还共同朗诵了著名作家塔杜斯的作品《入侵立陶宛》的选段,截然不同的语言传递着同样真挚的情感与温度。

  此次活动将古丝绸之路文明与当今“一带一路”理念完美结合,演绎丝路途上中波两国人民长青的友谊,为弗罗茨瓦夫市民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共存,历史与潮流并进的多彩、和谐的中国。诚如弗大孔院院长王虎所言“孔子学院应该紧跟国家发展潮流,了解当下时事,为一带一路政策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弘扬最纯粹的中国文化。”

老奶奶做手链

群舞《霍元甲》

扇面书法

扇子舞《凉凉》

书法写中文名字

小姑娘画画

学汉语现场

校长致辞

中国服饰秀

中国日活动现场

学做陶瓷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