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中美在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 应以战略眼光携手合作

2017-11-09 11:07:0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赵新宇):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格雷厄姆·埃里森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在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两国应从战略高度着眼,解决分歧和问题。

  特朗普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是世界各国所期盼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埃里森教授认为,回顾历史,中美之间在很多问题上都有通过协商成功解决的范例。比如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和《中美就解决美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联合公报》,就对解决台湾问题有重要意义。埃里森认为,处理中美关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盛赞中日两国在面对钓鱼岛问题时,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埃里森觉得,美国在面对问题时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路:“邓小平当时说,我有个办法,也许这个问题现在解决起来太复杂,为什么我们不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下来,即便50年又怎样?你看,这是多么英明的决策。在美国人来看,我们喜欢马上解决问题,很难让美国人急事缓办。我们能想象美国采取‘搁置争议’这样的做法么?我认为我们当然可以。”

  埃里森教授今年曾出版著作,探讨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如何避免陷入引发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的问题,他的著作引发中美学界的广泛讨论,埃里森教授表示,他的观点不是要预测未来,而是要大家防范可能的风险:“是的,要警惕发生冲突的危险,这不是宿命论,也不是悲观主义,而是要对风险保持着审慎周密清晰有远见的态度。”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跳出历史上传统的大国之间零和竞争的模式,在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找到合作共赢的模式。

  谈及特朗普此次访华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经贸问题,埃里森教授表示,中美关系不能简单的用贸易逆差来衡量,即便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贸易赤字、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等分歧,双方也要记住,相互依存的中美经济关系使两国共同获益,贸易战的结果只有两败俱伤,要用更宽广的思路来面对问题。埃里森教授说:“根本上来讲,是中美两国今天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使两国都变得更加富有,不论出现怎样的问题,双方应当记住这个更大的图景,这就是正是经济关系使我们两国都变得更好,否则我们都会陷入泥沼。”

  不止是在经贸领域,埃里森教授表示,中美在诸如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上都有共同的利益,应当携手合作:“巴黎气候协定是全球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的第一步,这也是为什么说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是个坏主意,但最终美国会回到这个议程里,这是中美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问,朝鲜半岛核问题怎么办、在南海两国军舰相遇的问题上怎么办,两国军机在东海相遇怎么办,在所有这些领域,我们都应当明确风险,找到解决办法。”

  特朗普访华是中美两国元首今年以来第三次会晤,中美能够在最高战略层面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将能够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做出规划。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访美期间所指出的:“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

标签:特朗普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