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建安:互联网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2017-12-04 09:16:1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张倩楠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鲍建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鲍建安讲话 摄影:沈湜

  国际在线消息:12月4日,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通安厅举行“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分论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鲍建安在发言中表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鲍建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已累计使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被誉为“中国奇迹”。现阶段,我国正在实施以精准扶贫为主的脱贫攻坚战略,明确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截至2016年底,中国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而且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抓铁有痕的精神,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10月,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共同推动网络扶贫工作。可以说,互联网作为精准扶贫的新动力、新载体、新手段,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我认为有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越接近信息,越远离贫困。当前,我国城乡和区域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偏远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农村贫困地区宽带“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将互联网融入精准扶贫,为农村地区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有利于弥合数字鸿沟、释放信息红利,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加广泛而且充足的获得感。其次,越接近市场,越加快脱贫。贫困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流通不畅、缺少市场信息、与市场需求不对称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农产品卖不上好价格,影响了扶贫效果。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克服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把贫困地区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到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还培育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扩大了市场销售的范围,提升了整个贫困地区的发展理念,必将对贫困地区内源性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第三,越接近教育,越阻断贫困。扶贫必扶智,这是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通过应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有机融合,能有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教育公平,让山沟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优质教育,同时也能让贫困地区的农民接受先进技能教育。

  推进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政策性金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行特惠政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认真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全力服务脱贫攻坚摆在统揽支农全局的战略地位,构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贫工作格局,较好发挥了在金融扶贫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树立了扶贫银行品牌形象。截至2017年11月底,全行精准扶贫贷款超过1.1万亿,居金融同业之首。网络是现代经济的桥梁,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跳板。农业发展银行高度重视现代信息网络在扶贫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全面支持网络扶贫框架协议》,与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市政府签订网络扶贫的合作协议,聚焦贫困地区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和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十三五”期间将安排1000亿元支持网络扶贫项目。如我们已向安徽寿县投放3亿元网络扶贫贷款,支持了当地“互联网+电商物流园”项目,建设网络扶贫培训基地、电商物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设施,惠及贫困人口超过1.4万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