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专家谈】中国推动世界多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12-06 17:29:4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五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舞台上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人类社会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切实通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汲取五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果,进一步指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先后在北京和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所作的重要讲话和致信的精神,以及两次大会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都充分表明,中国正在引领世界从国家、政党、文明、网络多重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是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集思广益,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思路、升华思想、获取动力。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他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

  构建交流互鉴的文明关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华民族以自己创造的灿烂文明而自豪,但是,中华民族并不以此而盲目排斥其他文明,相反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特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践行各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古丝绸之路就是历史的明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构建交流互鉴的文明关系。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他强调道,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未来5年,中国共产党将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7.51亿。网络空间治理已然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好我国的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携手世界各国,本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3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近召开的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联大一委)会议上通过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再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些联合国决议,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为人类社会共识的标志性成果。

  事实表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维护好人类社会的核心利益、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才能有效消除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中国正在引领世界,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新型政党关系、交流互鉴的文明关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多重维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沈夏珠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