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塑魂鉴史,珍爱和平(组图)

2017-12-13 11:24:0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家破人亡》中国美术馆供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今天,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无论阴晴雨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人流总是络绎不绝。在入口处,每一个观众的目光都会被门前水池中一组雕塑所吸引,南京大屠杀中承受苦难的雕塑,镌刻了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悲痛、对战争的愤怒控诉和对和平的热切渴望。

  1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正式亮相。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评价道:“这组群雕将当时的人间浩劫展现在拜谒者眼前……这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只是苦难同胞在野兽奴役下的恐惧悲号与死亡前的挣扎,展现了人类罕见的历史悲剧,是雕塑的史诗。”时隔十年,这组雕塑的创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塑魂鉴史,珍爱和平。

  2005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开始,国际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应邀在纪念馆的建筑空间中做一组雕塑。这组雕塑要跟建筑融合,要跟主题协调,还要和周边的空间融为一体。做这个雕塑的价值取向,究竟是要激起仇恨,把那些日本侵略者屠杀的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还是通过艺术的创造使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引起对人类命运的反思继而引发对和平的呼唤?吴为山说,当时他确定自己创作的立足点就是两句话:“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

  现在人们在纪念馆门口看见的那件11.5米高的雕塑――一位悲痛至极被凌辱的母亲,双手无力地托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呼号。这是一位悲怆的母亲,也象征着受屈辱、被践踏的祖国母亲。这是纪念雕塑的第一篇章《家破人亡》。第二篇章《逃难》则将雕塑置于一条寓意逃难之路的水池中,塑造了一组因血腥屠杀而逃离家园的人――年迈的儿子搀扶着八旬老母逃难,被污辱的少女站在井边决意以死洗刷耻辱,僧人在逃难途中为死者抹下含冤的双目。每一组雕塑都让观众不忍细看,胸怀悲愤,不忍回想。

  吴为山说,最让自己动容的是一个婴儿趴在死去母亲的胸前吮吸乳汁的雕塑。“这些雕塑都有真实的原型,但这一组尤其让人心痛。它源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一家的悲惨遭遇,当时他的三个弟弟被刺刀刺死,妈妈被刺穿肺部,他哭着把最小的弟弟抱到妈妈身边,小弟弟爬到妈妈胸前吃奶,这最后一滴奶水,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希望。第二天,幸存的人们发现母子俩已经被严寒冻凝在一起,再也分不开,年迈的常志强每次讲到这里总是老泪纵横。”

  纪念馆的入口就是第三篇章《冤魂的呐喊》,那是一座被劈开的山,一边的山顶上一只手直指苍穹,一边的山体上被绳索捆绑的人群密密麻麻,即将被屠杀。人们通过这道死亡之门、屠杀之门,走进那段历史。而纪念馆主体的门口那堵120米长的“胜利之墙”就是第四篇章,8米高的墙上一个大大的“V”字贯串始终,底部昂首吹军号的中国军人脚踏日军的钢刀和头盔,“V”字一边是黄河在咆哮,中国军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另一边是滚滚长江奔腾不息,胜利的部队凯旋南京。

  吴为山说:“在我塑造的几百个形象当中,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人的形象,都是我们自己遇难的同胞、逃难的同胞、呼唤胜利的同胞。我要复活他们,要在他们逃难的过程当中,在他们临死前一瞬间的呐喊当中体现出人类共同的心声。把大屠杀当中所有受难同胞的灵魂给表现出来,就成为了人类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不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受屠杀。只有这样才能呼唤全人类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吴为山在完成这组雕塑后把自己的一首诗刻在了碑上: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吴为山多次陪同国际友人、外交官和艺术家参观过这组作品。德国大使观看后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相信通过这组雕塑的影响力能唤醒人类的良知。刘延东副总理访问以色列时把这组雕塑的模型送给了耶路撒冷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用来寄托共同的期望:铭记人类的历史。这组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展出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前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发表演讲时表示:“这些作品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全人类的灵魂。”

  “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前提。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期望。”吴为山说,“我们铭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也要铭记人类的历史。所以,我们一定要来把这事件铭刻在那里,于是也就有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组雕塑。”

  人们走进纪念馆,就会感觉到,这组雕塑是一篇波澜起伏的乐章――它表现苦难,控诉罪行,又从全人类的立场上表达正义必胜的信念,以及呼唤和平的心声。这组作品震撼世界人民的心灵,走进了纽约联合国总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韩国浦项美术馆,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其作品集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以书籍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激发全世界人民携手共赴和平繁荣的美好未来。

吴为山创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雕塑 中国美术馆供图

“最后一滴奶”于2014年在国家博物馆《塑魂鉴史》展展出。刘思恩摄

《冤魂的呐喊》 中国美术馆供图

“抚魂”于2014年在国家博物馆《塑魂鉴史》展展出。 刘思恩摄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