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2017-12-13 14:23:46|来源:央视网|编辑:赵春晓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抗战不利,指挥无方,在淞沪会战失败后,匆忙地部署了南京保卫战,结果,南京守军很快战败并仓皇逃窜,把南京城和尚未来得及撤离的五六十万中国人留给了日本侵略者。从12月13日南京城破起,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持续40多天的大屠杀,共计30多万中国同胞被残忍杀害。

  我参观过位于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过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死在侵华日军屠刀下的,有军人,有平民,有老人,有孩童。但这些被残忍杀害的30多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人。或者说,这30多万人被屠杀,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也发生过感人的故事,一些国际友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建立了安全区,保护了一些无辜者免遭毒手。最著名的德国人拉贝,他留下的《拉贝日记》也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

  拉贝手无寸铁,为什么他能够为无辜者提供保护呢?他有能力抵挡疯狂的日本士兵吗?没有,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就因为他是个德国人。对其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为拯救生命而付出努力的西方侨民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疯狂的日本士兵不是忌惮他们这些人,而是忌惮他们背后的国家。

  这就是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的,国家强大与否是多么重要。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身为中国人就构成被屠杀的全部理由。然而,正如2017年的现象级影片《战狼Ⅱ》所表现的,如今中国人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用再担心被轻视,中国国旗、中国护照就是保护中国人的光环,身为中国人,我们会被人高看一眼。80年过去,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弱国,不再是一个无法为国民的安全提供保护的国家。

  在这样一个沉重的日子里陈述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显得有些多余。但实际上,这么做又不多余。因为多年来思想界和舆论界弥漫着一种论调,仿佛国家是否强大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个体的自由。“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这种软乎乎、轻飘飘的屁话像毒品一样损害着今天的一代青年人的思想。

  我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历史教不会一些缺乏历史感的人,他们无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也惯于抽离具体的历史背景来宣扬抽象的理论。关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国家这个大家和每个人的小家的关系,这些人只知道简单援引西方自由主义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个人主义来解释,而忘了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西方,尤其是英国,在率先实现了强大后才产生了自由主义理论,根源是为了满足对外扩张的需要。说白了,结伙出去抢劫的强盗需要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以便分赃,他们不关注国家,是因为已经具备这个前提了。但对于落后的挨打的国家来讲,想要保持“球籍”,进而实现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为无数小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提供庇护。

  国家和个人、大家和小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懂得的智慧。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也认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名言,只有那些或者别有用心或者愚蠢至极的人才会把二者对立起来。成龙有一首歌《国家》,其中唱道“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觉得把他改成“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更好,更能体现大家和小家之间这种彼此交融的关系。

  但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特别的沉重的日子,我们有必要特别强调前一个方面,记住只有国家强大,才有小民的幸福安宁的道理。(特约评论员 李北方)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