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百姓情怀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访贫问苦、探望老人、老友叙谈……习近平的爱,既细腻温柔,又博大宽广。岁末年初,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图文故事,同你一起感受大国领袖的百姓情怀。
习近平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位“勤务员”,关心百姓冷暖,记挂老人友朋,平易近人。
“我买一个,捧捧场。”
在江苏徐州马庄村,80岁村民王秀英的中药香包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他夸奖手艺好,并买下了一个。
谁说农民只能土里刨食?总书记的捧场,就是最大的肯定和激励。
这是一个暖心感人的场景。习近平拉着93岁黄旭华老人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
尊老敬老,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薄薄的扶贫手册,厚厚的民生情怀,无论何时何地,总书记总是把贫困百姓放在心中最靠前的位置。
总书记到山西考察时,特意看望晋绥边区的老战士们。
这既是尊老,更是对初心、赤子之心的始终不忘!
大手拉小手,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也是一国领袖对未来的期望。
在八一学校,习近平与母校老教师们畅谈。满满的回忆,深深的关切。尊师重教,总书记作出了榜样。
总书记关心着百姓,百姓也惦记着总书记。
礼轻情意重。篮子里装的是民心和民意。
剪纸与书画相伴,白发与壮志同在。
无论是知青还是一国领袖,习近平与梁家河乡亲们的心,一直在一起。
几只贴在一起的手,一番道不尽的情。总书记踏雪走进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工人家,察地窖、摸火墙,坐炕头、拉家常。人心暖了、亮了。
与总书记的一番交谈,让81岁的牧民玛吉格格外温暖。她相信,有总书记的关注,日子会更美满。
在湖南花垣县贫困村十八洞村,习近平认了一位大姐——石爬专。
而今,十八洞村已是旧貌换新颜,但互相牵挂的心永远不会变。
谷仓满不满?粮食够不够吃?这可是头等大事。有总书记亲自抓、认真抓,谷满仓红火火的日子还会远么?
头发白了,模样变了,但笑容未变,情义更未变。
三十多年后,习近平再到正定,与曾经在一个班子工作的老同事们欢聚一堂。
微微弯下的身躯,主动伸出的大手,这一握,传递的不仅是关爱,更是战胜贫困的力量。
在河北阜平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困难户唐荣斌家,习近平拿起桌上的药瓶仔细查看,嘱咐老人多多保重身体。
细心的关照,仔细的叮嘱,家人般的话语,润物无声。
氤氲的热气遮掩了脸庞,遮不住的是那份对老人们的关爱。有了真情的加持,这餐饭,让人久久回味……
一组图片,见真情、真意。习近平对人民的爱,在“润物细无声”的细腻与温柔中,深蕴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与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