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
国际在线消息:2月1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介绍《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刚才叶司长谈到中国缺少长期能够心无旁鹜、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能不能请台上嘉宾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会缺少这样的人员,他们的精力之所以被牵绊是什么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这次《意见》做了哪些部署?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
为科学家营造潜心研究的环境是世界性的问题,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必须心无旁鹜,做长期稳定的研究,这是由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每一个国家在推动基础研究的时候都把这个作为很重要的政策目标。基础研究跟其他的研究相比,它的周期比较长,比如刚才黄部长介绍的克隆猴,是一个团队坚持了多少年才做出来的,而且在很长的研究过程中不容易体现科学家的价值。
这次在《意见》里对营造宽松的环境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一是加强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完善对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要发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作用。因为现在大量的基础研究都是竞争性的安排,在稳定支持方面要有所探索,有所强化。二是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要完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项目组织申报、评审与决策机制,遴选基础研究项目时更加注重对研究方向、人才团队及其创新能力的考察,要简化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法人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使科研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科研研究,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三是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要开展基础研究差异化评价试点,要针对不同的高校、科研机构实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还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的选择权,健全完善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的荣誉感。还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