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来顺委员:博物馆对现代城市文明建设和公民素质提高具有独特意义

2018-03-08 11:29:41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 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侯英珊):博物馆是我们熟知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这里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有很多适合于各类人群参与的活动,所以,很多人把博物馆当成了休闲场所,逢年过节总要去感受一下不同的活动和文化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委员表示,作为文明的承载者,博物馆对现代城市文明建设、公民素质提高具有独特的意义,博物馆其实很暖,也很酷!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从大的社会功能上来说,有两部分。一是让让文化遗产得以收藏、保护、研究。目的就是要让它们尽可能长时间地延续生命。把我们的文化基因保存下来,记录下来。第二,就是让广大公众够更好地从这些基因中获取营养、获得启发,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据了解,截止2016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到了4800多家。过去几年,一直以每年200家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相互补充,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博物馆体系。

  近些年来,推进博物馆服务均等化,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等一系列政策,也不断的满足着大众的文化需求。据统计,2016年全国已有4246家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7.1%。安来顺委员认为,博物馆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有“成长的烦恼”,“单就数量指标来说,近二三十年,我们的博物馆无论是新建数量、陈列展览的数量还是参观人数的数量,都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当然,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博物馆不光是盖房子,它需要有藏品,需要有展览,需要有与博物馆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就是我常说的,博物馆也有成长的烦恼。但是,也不应该因为这些烦恼,就否定博物馆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博物馆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和更多的文化产品。” 

  随着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文物工作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尤为突显。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的研发生产,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和优质科学资源的广泛参与,大大提升了文博工作的科技含量。在文物抢救保护、考古发掘研究,以及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管理、陈列展示、数字化应用等方面,一大批先进技术产品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展示方式,文物数据库的建立也使得查阅更加便捷,数字化令博物馆获得更多观众。安来顺委员表示,虚拟博物馆可以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式,但在实体博物馆中观众和展品之间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是无法替代的,“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的资源更大限度的被社会共享,虚拟的博物馆确实为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多渠道的和社会、和公众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但是,数字技术或者是虚拟博物馆,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替代实体博物馆。实体博物馆提供了一种在现场的与最原始、最直接、最真实的实物展品之间的情感上交流。人们通过虚拟的博物馆了解了以后,反而激发了强烈的愿望到实体博物馆现场来进行情感的交流。这两者是互补的。”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近些年来,中国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教育管理、新闻出版、学术研究等领域的跨文化交流蓬勃展开。其中,博物馆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式。安来顺委员认为,博物馆是对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管、研究、展览的机构,是传统文化汇聚之地,是人类文化的记忆方式之一,“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博物馆交流是受政治、外交等影响最小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称博物馆或者文物工作是民间大使。这是在老百姓之间的一种民心相通,是在文化上的一种互相理解。我们的外交工作永远离不开民间外交。”

  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从博物馆中得到直观、快捷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博物馆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再只是专注于呈献自身的文化。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凝结着历史的烙印、跳动着文化的脉搏;每一件文物,都维系着民族的精神、彰显着国家的尊严;每一件文物,都寄托着百姓的牵挂、凝聚着民众的关注。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定会深入人心,续写中华文明新的传奇。 

标签:
2018全国两会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