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航修专家罗卓红:要干就干得最好

2018-04-08 18:54:0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罗卓红在对发动机进行检查(解放军5719工厂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他叫罗卓红,今年48岁,是解放军5719工厂发动机外场服务人员、高级技师。记者在厂里见到罗卓红时,是他每年仅有的在本部两个月左右时间中的一天。其他一年中的约300天,他都要奔波在解放军空军的各个基地之间,为战机发动机提供及时的维修保障服务。

  故障点一找一个准

  为什么大国工匠的采访选中了罗卓红?因为他很牛,牛到什么程度?牛到“有故障,找老罗”现在已成为解放军空军部队官兵在战机发动机出现故障时,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而“老罗热线”电话也已经是5719工厂外场技术服务保障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罗卓红主要有哪些事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先后执行国庆阅兵、“9•3”阅兵、建军90周年阅兵保障等重大专项任务36次;20多次作为空军装备部巡查组专家进行装备巡查,发现并排除重大质量安全隐患10余起,避免了严重事故;在发动机综合监控方面,他是整个空军装备修理系统不穿军装的第一人,能在发动机不脱发(卸下)的状态中,仅凭耳朵就判断出它的轴承健康状况,并可根据发动机高压转子低速运转的声音准确判定故障点,准确率百分之百。

  除此之外,罗卓红主要还有如下三项技术革新研发,即发动机不用返回原厂就地维修的“高压单元体故障外场抢修技术”、不用拆卸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查的“九级篦齿盘均压孔裂纹原位探伤技术”、不用拆卸发动机进行清洗和维护的“α2上升缓慢故障排除方法”,皆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为部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满足了空军的战备需求。

  罗卓红因此于2009年获空军装备部质量先进个人、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装备保障工作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先后3次获“空军装备部质量先进个人”,当选空军装备部党代表,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01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获“四川工匠”称号。

罗卓红(左一)和他的外场服务保障团队(解放军5719工厂供图)

  靠日积月累成一线骨干

  1990年,在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当了四年兵的罗卓红复员进厂,被分配从事航空发动机装配工作。那时,他所拥有的,是在部队受英雄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已磨砺了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他所不具备的,是对这一行毫无专业基础。但罗卓红的父亲是5719厂的老职工,最早在部队里干的也是飞机机务。罗卓红从小耳濡目染,觉得自己就是在传承父亲的事业,做这一行也正好可以延续他所崇敬的军旅生涯,“不穿军装,却胜似穿军装”。

  罗卓红的具体岗位在传装工序上,这是对修理后的发动机的主体部分进行装配的过程,所有的部件完成修理后,都要在这个工序集中,组装成一台发动机。该工序涉及到数十个部附件,还要进行同轴度调整等难度极高的作业,其操作质量对整机修理质量具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大量依靠手工作业,对操作者的技能水平要求极高。

  为了尽快提高一手工作质量,在上岗培训期间,罗卓红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业务学习上,从最基础的打保险、拧螺栓开始,一遍遍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日积月累,逐步成长为一线骨干力量,并担任某新型发动机传装组组长。对某新型发动机装配过程中间隙调整不到位等疑难故障,都能手到病除。

  2003年底,罗卓红得知工厂某新型航空发动机外场技术服务保障急需专业人员,毫不犹豫报了名。外场技术服务保障人员要长期在部队驻点,独自处理突发技术问题,既要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同时,外场技术服务站是5719工厂面向部队的窗口,外场服务人员的形象就代表着工厂的形象,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罗卓红白天进场服务保障,兜里经常揣着一个小笔记本,主动向部队机务人员学习维修技术;晚上回到宿舍就潜心钻研发动机理论知识,经常学习到深夜一两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攻克新、老机几种机型的排故技术难题,并圆满完成多次外场重大专项保障任务。

罗卓红(左)和5719厂党委书记唐光辉在一起  摄影:黎萌

  5719工厂党委书记唐光辉说,罗卓红的能力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没有大量的实践是做不到的,发动机不同的故障有不同的声音,要分辨得出来才行。而且更难的是,要在出现故障的临界点之前把它诊断出来。如果没有做到,再飞一次可能就要出大事。所以老罗这个绝活儿在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是第一人。

  言传身教 经验毫无保留

  作为外场服务保障团队的带头人,为帮助年轻的外场人员提高工作质量,罗卓红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四勤”(手勤、腿勤、眼勤、脑勤)、“一灵”(耳朵灵)、“七要”(该问的要问到,该听的要听到,该摸的要摸到,该看的要仔细看到,该闻的要闻出味,该试验的要试验准确,该说的要当场说清楚)、“一不留”(力争处理问题不留尾巴)工作法,被5719工厂纳入职工培训教材。

  罗卓红在外场服务保障团队的两名徒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都已成长起来,并圆满独立完成了部队的外场保障任务。他将自己多年从事外场服务工作的经验教训,录制成视频和教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工厂的同志和部队的战友。

  这就是罗卓红,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一路走来,载誉无数。28年的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和千锤百炼,他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要干就要干得最好。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