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我的非洲故事】【投票作品】【文字作品】埃塞原始咖啡林中的HANSUN中国阳光-李林

2018-04-08 10:33:0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陈晨

  我,李林,2013年还是一个中资项目公司的员工,那年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到非洲大陆一个完全未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旅游访友,感觉好像穿越到了90年代初期的中国。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丰沃,经济水平亟待发展。大量中国援建的基础设施在建的工程项目上都可以看到醒目的中国公司名字。这让第一次踏足神秘非洲大陆的我,一下子放松许多。原本的旅游计划后来几乎变成了市场考察,让我萌发了围绕埃塞俄比亚农业资源拓展业务的想法。

  在埃塞俄比亚的前两年,主要为埃塞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真诚让我有机会交往到一些当地的挚友。其中就包括我现在最紧密的合作伙伴Abiyot。abiyot是土生土长的奥洛米亚族人,父辈就从事咖啡产业。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咖啡。他时常给原本就爱咖啡的我,不断地介绍他们国家最引以为傲的世界顶级的咖啡,鼓励我将他们心目中最好的咖啡带回中国进行推广。我们相识后,逐步确立了更长远的目标。我们合作在埃塞成立咖啡出口公司,从事国际咖啡贸易,使自己处理的咖啡直接出口到客户的手中。同时利用abiyot利用我们互补的资源,将出口咖啡创汇的美元从中国进口埃塞国内的物资,使自己的公司从单纯生产咖啡豆,转变为中埃双边贸易的公司。

  有了目标更需要脚踏实地,我开始和我的非洲伙伴们一起走进山区,从源头看他们的咖啡森林,咖啡庄园,处理站,筛选厂,一路看到埃塞首都的咖啡交易中心。我又带着从几百个庄园中挑出来的好豆子回到中国。在和专业咖啡人的交流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到喜欢喝咖啡和专业地从事咖啡产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重新走入咖啡学校的课堂,已是不惑之年的我跟随着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名师开始咖啡的专业学习,其中有包揽世界咖啡生豆大赛历史上最高分前三的美国生豆大师,有挪威的烘焙世界冠军,有世界首位华人咖啡品鉴导师,还有国内咖啡届的资深导师。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资深咖啡人和咖啡烘焙师们给我讲了他们一直以来的痛点。埃塞俄比亚,作为咖啡的发源地,是每一个咖啡人梦中的圣地,但以往的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资源,都被欧美,日韩生豆商垄断,中国要么只能拿人家挑剩下的生豆,要么从日韩生豆商手里拿二手货源,价格虚高。这坚定了我把埃塞俄比亚一手优质生豆带回中国的决心。

  带着学到的咖啡知识,我又重新走进了埃塞的高海拔山区。这里距离我日常居住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500公里的距离,每次驾车却要至少13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先经过一段中国援建的也是埃塞唯一的高速公路,没有封闭,沿途有看不到边的湖景和成群赶去湖边饮水的骆驼,偶尔还能停下来买到香甜多汁的小草莓和大西瓜。下了高速有四小时在建的高速路,一半封闭一半行车,离开主要公路后,我们开始最艰难的山区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两轮摩托车,我们全能的四驱越野车在山路上龟速前进,当地的摩托车驮着人和羊在飞速的超过我们。道路越来越陡峭,越来越狭窄,20公里要走一小时。当地农民的小木屋大都建在山顶,他们喜欢“豪华山景房”。一家几个小朋友就趴在门口草地上玩,每天见不到几台汽车路过,有车经过,他们开心追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日夜与咖啡树相伴的农民,他们每年依靠咖啡产季的微薄收入,支撑一年的生活费用。幸好咖啡产区土壤肥沃,降雨充分,自然食物丝毫不缺,咖啡生活简朴而幸福,没有丝毫压力。

(埃塞咖啡)

  山区的人,眼睛是清澈的,他们肤色黑,眼睛大,与他们微笑对视总觉得他们眼里闪着清透的光。我可能是山里几代人见过的第一个外国人。一开始驻地村庄的村民只远远的围观我,胆子大一点的孩子会尾随看我究竟做什么。Nati,我们咖啡处理厂负责做饭厨娘的8岁小儿子。在咖啡收货季节,和妈妈一起在处理厂生活。对于我的到来,Nati是所有人里最先和我熟悉的。由于他是整个处理厂唯一的小朋友,也是我学习当地语言的小老师。他一直和我形影不离,陪我到当地集市购物,甚至还赶走围观我的别的小朋友,也是我工作的得力助手,不过Nati这个小家伙连我换衣服和上厕所的时候也要跟着,笑呵呵的看着,让我非常头疼。

  我每天和大家一起、一起住、一起进山,摘豆子,挑豆子,晒豆子。还拿着一些他们不认识的仪器,测糖度,密度,含水率,还记录手持GPS显示的位置,海拔,树种和开花结果的情况。时间久了,他们好像喜欢上了认真工作的我。而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的欢乐的歌声。水洗咖啡处理厂壮年男子排成行,一边用力冲刷发酵后咖啡豆,一边喊起的歌,旋律简单却带着饱满的力量,让我想起在祖国纪录片中长江纤夫的号子,就连裸露在阳光下闪着光的黝黑皮肤都那么相似。日晒咖啡处理厂铺满红色咖啡果实的非洲晒床前,年轻的女孩们唱的歌又是那么轻快,旋律几分悠扬,唱到高潮的时候,手里上下左右挑着豆子也会不自觉地和他们一起晃动起身体跳起舞来。

  采收的季节是幸福欢乐的,也是最辛苦的。村里全家一年的收入主要就靠这一个采收季,家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工,采摘的主力是妇女和儿童,男人们则负责将沉重的鲜果运到最近的处理厂。我经常见到几岁的小朋友拎着只有一公斤的小塑料袋,走一个多小时到我们处理厂,换回大约只有3元人民币的现金。问他们挣了钱做什么,孩子们大部分回答是留着明年上学买文具,或者给家里买盐用。对于他们来说,一年之中,只有这两个月,他们有可能赚钱贴补家用,或者赚一点零花钱到镇中心的市集上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还遇到一个快要生产的孕妇,她拖着不便的身体,背了大约10公斤的鲜果,看到我主动和我打招呼,我问她有几个孩子,她说这个是老四,马上就要出生了。希望在产季的时候多摘些咖啡果,多挣些钱,让出生的孩子过的好一些。在这些埃塞咖农的眼里,咖啡就是他们生活来源的绝大部分,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希望。虽然辛苦,但十分满足。

  2017年,我把我的在国内的咖啡老师,我的核心的咖啡客户,还有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的冠军带到了这里。他们认可我和我的埃塞伙伴做出来的咖啡,他们愿意亲自到这片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的山区看一看,亲身参与到收获季劳动的队伍中。这是一次咖啡产业链“from seed to cup”从种子到杯子的链接,中国的咖啡人咖啡客户回到咖啡的起源地,亲身体验杯子中美味的咖啡是如何从深山中的咖啡森林一颗一颗被采收,人工筛选,冲洗,晾晒,脱壳,再人工筛选,最后运到中国经过烘焙变成醇香的咖啡的。我的埃塞伙伴们,通过他们的来访,慢慢懂得自己每一份的付出与劳动都是有意义的,也为自己能产出优质的好咖啡感到自豪,也为能在埃塞山区咖农和中国咖啡人与消费者之间搭桥而骄傲。

  几年前初到埃塞产区的时候,我以为我的到来一定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变化,但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改变最大的是我自己。干练的合作伙伴,吃苦耐劳的工人,天真善良的孩子。他们带给我这个异国他乡奋斗的中国人无限的帮助与关怀。埃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其他人的信任,对幸福的理解,深深的影响了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咖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杯可口的饮品,已经变成了我的热爱,我的事业和生命的一部分。埃塞俄比亚也变成了我热爱的第二故乡。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