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四川行”——北川漩坪乡:脱贫攻坚、产业为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2018-04-27 09:37:0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谷士欣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世光):在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漩坪乡场镇淹没在了唐家山堰塞湖中,当地部分村民只得整体搬迁。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漩坪乡,大力转变发展理念,打造“山区特色林木经济”,使得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4月26日,“国际在线大美四川行”采访组一行从北川县城驱车2个多小时,经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了漩坪乡的烧坊村。沿途不时能看到野草莓、珙桐树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坡上,一大片“红脆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据北川县漩坪乡烧坊村支部副书记邓兴军介绍,这块“红脆李”种植基地占地约1500亩,原本都是荒地。2012年左右,村里引进了一个合作企业,以土地租赁的方式,打造了千亩红脆李基地。村里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土地出租给企业使用,企业则负责开荒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承诺优先雇佣村里的劳动力。如今,这片基地的养护都由当地村民负责,村民干一天活儿有60元的收入,一个月差不多有1500元。如果是长期雇佣工的话,收入还更高。

  在有的林间地头还插着“党员示范”的牌子,红脆李的苗木间还栽种着红豆杉等经济作物。据邓兴军副书记介绍,这300亩红豆杉林是四名党员带头集资12万元的增收项目。通过林间套种,提升了土地利用率。红豆杉不但可以提炼抗癌药物,还可以作为盆景出售。红豆杉林的养护都是雇佣当地村民,工钱都参照“红脆李”果树的养护标准。由于两种作物的养护内容就是清除杂草,实际工作量并未增加多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帮助当地村民进一步增加收入的举措。

  对此,北川县漩坪乡副乡长向琳琳补充介绍,烧坊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去了,留守的都是年纪较大或缺少一技之长的村民。以前,留守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现在则以附加值更高的红豆杉、脆红李、黄连、白芨等经济作物为主。

  在距离红脆李基地不远处,有一群村民正忙着在黄连种植基地里除草。村民们一边干活一边闲聊,脸上都面带笑容。年龄最大的一位村民姓蔡,今年已经80岁了。他告诉记者,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口人,每次除草有60元的收入,比自己种地要好得多,而且活儿还不累。

  据了解,这些村民,每天为了赶工都要步行1个多小时,而且要从早上八点多干到晚上五点多。不过,每年除草两次、每次两个月左右的工期、一天60元工钱。对于年老体弱的留守村民来说,这确实算得上是一份既轻松又划算的好工作了。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