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三号”完成试验性应用首潜
我国最先进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25号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顺利完成了试验性应用第一潜。
形状酷似一条“小丑鱼”的“潜龙三号”,24号开始进行试验性应用的第一潜。在海底进行了26小时、航程84公里的近底调查后,“潜龙三号”回到了“大洋一号”船上。这次调查,“潜龙三号”完成了三项任务,在离底150米的高度上,对海底的地形地貌进行了扫测;在离底5米的高度上,对海底的地形地貌进行拍摄;并探测到近底水体存在甲烷浓度异常。
“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领队韩喜球:我们总共获得了3000多张海底照片,还有大量的数据资料,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我们观察到有疑似的冷泉碳酸盐,这意味着海底有甲烷渗漏的现象。
“潜龙三号”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无人自主潜水器,在进行试验性应用下潜之前,它已经经过了两次海试。
“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包括第一个潜次的综合性能试验和第二个潜次的最大续航力试验,顺利通过了所有50项技术指标的验证。
“潜龙三号”进行首次深海垃圾调查 拍摄到大量深海塑料垃圾
“潜龙三号”不仅能自主进行深海探测,并且续航力相当强大。“大洋一号”船2018年综合海试B航段的科学家根据这些特点,专门布置了一条深海垃圾的调查断面。
“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孙栋:我们对一条几百米长的调查断面拍摄的相片资料进行了分析,短短的几百米长的断面里面,我们就发现了十几块形态不一的大型的塑料深海垃圾。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南海地区的深海海盆首次开展垃圾调查,也是国际上在这个区域首次开展的深海垃圾调查。“潜龙三号”在3900多米深的海底拍摄到的这些垃圾,包括了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罐等。
“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孙栋:在深海中无光低温的环境里面,深海塑料垃圾的自然降解是非常非常缓慢的,它们可以几百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稳定地存在。
孙栋表示,本海域存在大量海星、海参、深海鱼类,这些深海生物吞食碎屑。破碎的塑料垃圾被海洋生物摄食后,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终破坏生态平衡。孙栋表示,治理海洋塑料垃圾,应管好陆地来源,严禁随意丢弃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