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8-05-01 20:41:11|来源:新华社|编辑:靳松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夜工作忙,盖起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一首老歌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激情燃烧的往昔: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桶燃料、第一袋化肥……

  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吉林,曾谱写过辉煌的历史篇章。如今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浪潮中,吉林正满怀信心、砥砺奋进。在这背后,无数一线工人发扬工匠精神默默奉献,向着“中国制造2025”迈进。时值五一劳动节,请跟随记者一起分享这些大国工匠的职业感悟。

  一汽解放车工刘建新:精益求精雕琢汽车“工艺品”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的地方,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这里驶下生产线。60余载春秋,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解放卡车成为人们心中重要的时代印记。

  刘建新工作在这个承载着中国汽车人梦想的地方,他是一汽解放车桥厂一名车床操作工人。入职24年来,刘建新以匠人之心对待工作、产品和生产技术难题,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这是在一汽解放车桥厂内拍摄的刘建新(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刘建新平时话不多,但谈及车工技术时却滔滔不绝。职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数十项,长期致力于先进设备高精密零部件制造研究。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从一件件细小精密的零部件着手,不断追求着技能强国梦。

刘建新在与团队成员讨论近期工作要点(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如果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注定会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他说。

刘建新在指导徒弟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吉林石化“钳工三杰”:“一班组三劳模”的匠心相传

  在“新中国化工长子”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的分公司内,高彦峰、薛兰茁、李永翔三人是闻名遐迩的“钳工三杰”。他们师出同门,均来自检维修车间钳工班组,高彦峰、李永翔二人是全国劳模,薛兰茁是中国石油特等劳模。

吉化钳工高彦峰(右)、薛兰茁(左)、李永翔(中)(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三人均出身一线工人,先后成长为班长,再到新时期的大国工匠。他们领衔的吉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10项新技术推广项目,申报4项技术专利,完成检修难题技术攻关数十项,为企业创效近1700万元,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成果转化价值达510余万元。

高彦峰在为年轻员工讲解工作中的技术要领(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企业发展60余年来,老一辈吉化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传承,督促着我们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将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李永翔说,“有这种精神打底儿,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如今,“钳工三杰”也有了各自的徒弟。在2015年第七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钳工大赛上,他们的徒弟技艺超群,摘金夺银,还荣获团体第一名。工匠技艺在传承,吉化精神也在延续,一代代吉化工人在薪火相传中砥砺前行。

  高彦峰(左)、李永翔(左二)在为徒弟讲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中车长客“高铁师徒”:共同攻关打造“中国制造”亮丽名片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铝车体二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首席操作师周晶辉正与徒弟臧铁军商讨改进铝车体制造工艺。

  周晶辉(右)与臧铁军研究高铁车体改进工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49岁的周晶辉是中车长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从1989年进厂至今,他总结优秀操作法二十余项、立项攻关十余次,获国家专利两项,对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特别是“复兴号”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晶辉(右)与臧铁军研究高铁车体改进工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在自身成材的同时,周晶辉不忘对年轻工人的培养。徒弟臧铁军说:“周师傅是车间公认的‘大拿’,休息时我们都会挤在他的工作室向他求教,有时他一句话就能让我们少做几小时的无用功。”

  周晶辉(右)与臧铁军一起研究改进高铁车体焊接工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随着高铁制造水平的不断升级,对工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铁工人的师徒关系也从以往的单向灌输逐渐变成互相学习。老师傅的丰富经验和年轻人的创新活力相得益彰,像周晶辉和臧铁军这样的高铁工人师徒档,在打造“中国制造”亮丽名片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签:大国工匠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