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马克思 第二集 | 巴黎:伟大的相遇

2018-05-03 05:39:0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韩基韬

  巴黎,一个浪漫而乐观的城市,4月26日,在法国的各大书店,《马克思,法兰西的激情》上架了,书籍一出,就在法国的马克思研究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本书的编者迪康热先生刚刚从中国授课归来。

  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迪康热:“马克思是法兰西的激情所在,因为他在思想和政治界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当时他对法国非常感兴趣,对于他来说法国的大革命和当时发生的一切都非常重要。”

  央视记者白桦:“100多年前充满革命激情的马克思来到了巴黎。19世纪四十年代的巴黎是知识分子的天堂,它见证了工业革命的繁荣,也见证了法国大革命的动荡,贵族、资产阶级和工人无产阶级都在寻求着自己的新方向,一时间,一些大胆的甚至在当时是危险的理论呼啸而来。”

  

  1843年10月,马克思和新婚的妻子燕妮住进了瓦诺街38号。他和朋友卢格相约,来到巴黎创办一本雄心勃勃的刊物《德法年鉴》。他们希望以德法年鉴作为武器,再次反对普鲁士的国王,反对教会,反对一切旧秩序。

  法国历史学家阿兰·鲁斯当霍尔茨:“这栋楼没有大变动,这个建筑的外立面还是当时马克思居住时候的那样,他当时住在三楼有三间房,楼下住在卢格,《德法年鉴》仅仅在1844年2月29日发行了一期,这其中有一篇马克思的文章,马克思在其中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这个词汇。

  这立即引起了普鲁士当局的恐慌。据说,仅仅发行了2000册的德法年鉴在边境被普鲁士当局收缴了三分之一。很快,由于普鲁士政府的的压迫,这本被恩格斯称为“第一本社会主义的刊物”停刊了。

  在《德法年鉴》诸多文章中,一篇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章却给马克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文章的署名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政治学访问教授 戴维• 麦克莱伦:“我觉得马克思对恩格斯的印象很深,他觉得恩格斯是一个思想者,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当时马克思还没有具备。马克思当时刚开始思考这些。而恩格斯在这篇短文中很明确的写清楚了对资本主义的一些批判。因此我觉得他对恩格斯很欣赏。”

  当时的巴黎沙龙文化盛行,而咖啡馆更是社交的中心。无数的思想家和革命人士在这里交流和辩论各自的想法。1844年八月底,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著名的摄政咖啡馆见面了。

  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迪康热:“在1840年前后,在巴黎有大量的德国移民,他们大多因为政治原因来到巴黎,这里有大量(普鲁士)反对者的聚会,其中就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

  央视记者白桦:“对红酒的狂热拉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感情,他们在一起形影不离,开怀畅饮了十天。在这十天当中,他们痛骂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公,恩格斯更是将工业文明形容为了‘肮脏物质拼凑成的悲苦’,他们彼此发现在‘一切理论领域当中意见都完全一致’。”

  他们讨论法国大革命,政治经济学和盛行一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而讨论最多的是当时轰轰烈烈的欧洲工人运动。

  

  比马克思小两岁的恩格斯出生在一个普鲁士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家境宽裕。1842年到1844年,恩格斯在他父亲曼切斯特的纺织工厂工作,尽管对此毫无兴趣甚至是深恶痛绝,但年轻的恩格斯一直隐忍着,也由此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的真实运作。

  在父亲的工厂里,恩格斯和一名工人相爱了,她有着一头漂亮的红发,是爱尔兰移民,叫玛丽·白恩士。她带着恩格斯走进了曼切斯特西南部的牛津路,曼切斯特的贫民窟。

  央视记者白桦:“恩格斯几乎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他写到: 大量的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四处倾倒,生活污水肆意横流,空气中弥漫着腐败的恶臭,工厂无数烟囱排出的浓烟把这里的白天变成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毫无生气和希望。”

  恩格斯为马克思带来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将理论研究和工人无产阶级的斗争结合起来。

  曼切斯特和伦敦都留下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的足迹,他们一边研究英国的经济文献,一边开始熟悉英国的工人运动。

  

  切特姆图书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立图书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时光常常在这里度过。

  央视记者白桦:“这里就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坐的位置,图书馆管理员告诉我说,这个环境,书桌,一点都没有改变,保留了原样,现在桌上摆的这七本书就是当年他们两个人学习和阅读的书籍。”

  

  恩格斯曾在1870年5月写给马克思的信中回忆到:最近几天我又坐在小楼凸窗处的方形桌前勤奋地工作,这是我们二十四年前曾坐过的地方;我很喜欢这个位置,因为那里有彩色玻璃,阳光始终充足。

  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们共同调研、创作,还一起指导欧洲大陆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工人的政党。这让马克思主义得以在的欧洲广泛传播。

  20世纪初的中国,暗弱而无力。而在万里之外的巴黎,有一群中国的年轻人,他们希望在欧洲发现救国救亡之道,而马克思主义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他们的视野。

  央视记者白桦:“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同志就住在这条弗鲁瓦街的17号,这就是前面那家小小的旅馆。开国元勋聂荣臻曾经这样回忆‘恩来同志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可以说身居斗室,但是这间小小的屋子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党团活动的中心’。”

  1922年6月18日,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周恩来、陈延年、赵世炎等18人,在巴黎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中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同时“少共”中够党员条件的同志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马克思,法兰西的激情》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迪康热专门叙述了这段历史。在中国教书的经历让他亲身体会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很有感触。

  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迪康热:“从西欧和西方人的观点看来,可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人们都没有预料到,从这个角度看所有关心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都应当关注到中国的关注点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国家,它一定是随着时代的要求、随着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那么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巴黎注定只是马克思生命中的一站。1845年2月初,他由于帮助革命的《前进报》反对普鲁士当局,而遭到了法国政府的驱逐,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