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梦的路上绽放芳华 三位华侨华人青年的奋斗观

2018-05-04 19:30: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何雨阳):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刷一句话:无奋斗,不青年。是的,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奋斗”永远是青年人共同的信仰之一。今天,记者采访了几名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青年,他们年轻有为,未到而立之年,却已在自己的领域卓有建树,或者崭露头角,并坚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我的梦想是几百年之后,自己还能留在艺术史里”

  “我觉得我这个年纪还没资格说成就,目前还没感觉到满足感。只是像往常一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付出100%的努力。”罗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999年,5岁的罗熹随父母前往圣彼得堡生活学习,先后拿过多个绘画方面的国际奖项,例如:全俄罗斯青少年绘画竞赛银奖和金奖、俄罗斯皇家艺术金质奖章、列宾绘画大赛创作最高奖……年轻的罗熹在俄罗斯艺术圈被称为“最优秀、最年轻的世界华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罗熹和他的画作(受访者供图)

  2012年,18岁的罗熹被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的列宾美院免试录取,他是列宾美院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外国籍免试生。2013年,罗熹再创佳绩,获得列宾绘画大赛创作的最高奖。

  “要说带来成就感的事,一是2011年我的主题创作《人与太空》获得了俄罗斯‘纪念宇航员加加林登上太空50 周年绘画创作竞赛’第一名,因为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所以这个让我有点成就感。二是2014年作为中俄文化年的项目,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在俄罗斯文化中心给我办了一个画展,卖出去几幅画,其中最高的一幅卖到18万人民币,把我的学费挣出来了,我很开心。”罗熹说。

  罗熹的俄罗斯老师2012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罗熹,说他是“我们这儿最有才华、最刻苦的一个学生。不仅是我们学校里外国学生中最优秀的,而且是所有学生里最优秀的。”

  2017年,列宾美院为罗熹在俄罗斯排名第一的艺术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我的画作经常跟俄罗斯顶尖画家的画作一起参展,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我的梦想是几百年之后,自己还能留在艺术史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罗熹画作《圣彼得堡故事》系列画之一

  “我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我觉得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灵感和天赋只占5%,剩余的都要靠勤奋和努力。就像练功夫一样,你光骨骼清奇是不行的,你得练。我觉得新时代的青年就是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于10年后的自己、20年后的自己,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违背自己的信仰。对我来说就是不画违心的画。” 

  罗熹的母亲曾经是美术老师,爸爸是书法家。罗熹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但是他们从来不强迫我画画,只是我在这方面表现出兴趣时给予了支持。”

  “问自己:我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后来,那个孩子再也没有欺负过我,他后来也选择出国深造,并且和我成了朋友。这件事让我觉得我爸妈不是我一个人的英雄,也让我从小就很好奇,所谓的胸怀天下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现在我也有机会问自己了,那就是:我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骆潇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骆潇濛,生于1993年,现住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曾经做过人工智能形象设计,目前在做自己联合创办的教育公益组织——“吉米未来”,兼任某慈善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和联合国新闻部青年公益代表指导委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2016年,骆潇濛在美国遗失海岸线背包远足。(受访者供图)

  骆潇濛口中的那个男孩,是一位曾经将她打进医院的男同学。据骆潇濛介绍,由于小时候爱生病的体质,加上年纪比同班同学稍小,所以她在班里是一个“特别安静、胆怯”的存在,经常被同学欺负。

  “但是我没有向外界求助。直到有一次我被那位男同学打进医院,我爸妈才知道我在学校被欺负的事。但是我爸妈的反应竟然是送给欺负我的男生一套书,共计12本。

  当时我爸妈说,校园欺凌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他们希望能够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来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校园文化。而欺负我的男同学当时也年龄尚小,一定的知识汲取和引导会让这个孩子懂得以礼待人、以诚待人。这件事特别深刻地影响了我。”

  而如今,骆潇濛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13年,她和哈佛大学的一位女生一起创办了“吉米未来(GYMI)”公益组织,旨在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欠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们带来世界前沿的创新教育,以补充他们因资源限制而失去的受教育机会。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骆潇濛接受美国杂志Real Leaders采访(视频截图)

  截至2017年年底,“吉米未来”共招募300多名世界各国在读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在中国多个教育资源缺乏的县市举办夏令营活动,并为600多名中学生配备了导师,指导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学生。

  2017年12月,“吉米未来”正式成为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骆潇濛也受邀成为联合国新闻部青年公益代表指导委员。

  “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身边人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投身教育公益事业。还有就是,我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一直坚持锻炼,体育很好,是跑步国家二级运动员。”骆潇濛还告诉记者,从16岁到美国开始,每年搬一次家,但从来没有用过搬家公司,这些都让自己有成就感。

  “为人类奉献是我从医的动力”

  “作为一名医生,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和居里夫人的研究精神都给予我很大的影响。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作为,在任何地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要树立为祖国、为人类的福祉努力奋斗的理想。”正在荷兰参加2018年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论坛的胡丽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6年本科毕业后,为了追求自己的医学梦,胡丽思自费去丹麦学习双胞胎培植技术,学成后写成论文,受到业界认可。2016年她受邀参加在伯明翰举行的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世界大会,并作了相关演讲。

  此外,工作后的胡丽思发现:医生在交接班时,以及病人转科、转院等原因造成的档案交接遗漏和信息误差,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于是对现有的医院接收急诊病人的流程和需要填写的表格进行了改良,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这也是她此次在2018年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论坛的演讲题目,成为与会代表中最年轻的医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5月3日,胡丽思在荷兰参加2018年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论坛(受访者供图)

  “我就喜欢研究,喜欢琢磨。从小就爱看细菌方面的书籍,我目前已经准备接受一家英国骨科专科医院的offer,因为他们允许我可以一半时间做学术,一半时间做手术。”胡丽思还表示,在她的从医道路上,有一位华人医生对她影响很大,那就是伍连德。

  伍连德是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曾被推荐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

  “他为100年前中国东北大瘟疫的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拯救了我的家乡哈尔滨和东北上百万人。他在海外以华人身份为人类奉献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英国是一个多移民国家,我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的代表,所以以前每年夏令营我都选择回北京,这是我奋斗的动力之一。尤其对今天的华人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胡丽思告诉记者。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急诊室的医生,经常还没走出医院大楼就又被叫回去抢救病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但胡丽思觉得,患者康复后的笑容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曾经给一位100岁的老太太做手术,她当时摔了一跤,进了我们医院的急诊室。出院后,她特地让孙女去自家后院摘了一颗最大的草莓给我送来,我特别感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一颗难忘的硕大的草莓。(受访者供图)

  据悉,胡丽思还发起了全英器官捐献动员的组织,呼吁大家关注医疗慈善事业,同时在伦敦马拉松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抢救医生。

标签:海闻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