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家园,一个是归宿

2018-05-05 21:15:4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有这样一个人

  他有一把浓密的大胡子

  他目光如炬、意志坚定

  他一生劳碌奔波、著述无数

  被称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有人恨他怕他

  有人爱他敬他

  却很少有人说不知道他

  

  他的一生

  是胸怀崇高理想

  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是不畏艰难险阻

  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

  是为推翻旧世界

  建立新世界而不息奋斗的一生。

  

  这个人,就是马克思

  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值此之际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

  探访他的两个“故乡”

  追寻他的革命足迹

  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伟人致敬!

  第一故乡:特里尔

  200年前的今天,马克思出生在德国小城特里尔,并在这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作为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特里尔地处西欧心脏地带,深受多元文化影响。

  出生在富商家庭的马克思从小就受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这不仅为他日后汲取众长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也让他从小就有了国际视野。

  

  特里尔布吕肯巷664号(现为布吕肯街10号),马克思在这里诞生。

  青少年时期,马克思的生活富裕无忧。而当时特里尔的居民中绝大多数是穷人。目睹悬殊的贫富差距,马克思从小开始思考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特里尔中学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在学校受到德国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在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样的作文中写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在某种意义上,特里尔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塑造了少年马克思的世界观,也影响了日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

  

马克思雕像落户特里尔

  为了纪念这位“特里尔之子”诞辰200周年,特里尔市将2018年的5月5日定为“特里尔市民节”,欢迎世界民众前来共同庆祝马克思的第200个生日,而中国赠送给特里尔市的马克思雕像也于当天揭幕。

  纪念活动从5月4日晚开始,将一直持续到10月,有包括研讨会、读书会、电影放映会和音乐会等300多场活动。

  

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摄影 阮佳闻)

  

视频:探访马克思故居(记者 阮佳闻)

  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正在重新布展,于当地时间5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与特里尔市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题展也于同日开展……

  同时,特里尔人还推出了许多有趣的纪念方式,比如开发出一系列马克思的周边产品:马克思小黄鸭、马克思红绿灯、马克思0欧元纪念纸币……

  

视频:马克思的“创意周边”(记者 阮佳闻)

  第二故乡:伦敦

  伦敦是马克思的“第二故乡”。他人生中的一大半时光是在英国度过的,直到生命的终点。

  

  1849年8月,马克思携家人到了伦敦,住在安德森街4号。在英国最初的几年,是马克思人生中最艰难的时间。由于缺乏生活来源,一家人不得不经常搬家,他的3个孩子也先后夭折。

  在饱受失去亲人痛苦的同时,马克思以惊人的毅力,投身其信仰和追求的革命事业。

  

伦敦大英博物馆

  他最喜欢到大英博物馆查阅图书,有一个时期几乎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7点都呆在阅览室,如饥似渴地阅读、摘录、写作。有人统计,马克思在此阅读书籍1500多种,整理笔记100多本。

  

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里马克思常坐的位置

  一百多年过去,大英博物馆中央阅览室第H排3号座位上,一直放置着一张纪念马克思的小卡片,据说这是马克思当年最喜欢的位置。

  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完成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马克思的工作室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家中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3天后,马克思与妻子燕妮合葬于海格特公墓。遵照他的遗愿,葬礼仪式非常简朴。

  

  1954年,在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捐助下,马克思墓移至公墓最醒目的位置。马克思的青铜头像坐落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以及《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在伦敦追忆马克思,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克拉肯韦尔格林大街37号的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马克思纪念图书馆外景(摄影 梁弢 )

  它是英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出版社——20世纪出版社的所在地,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为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撰写的许多文章就在这里出版。1902年,列宁到达伦敦时也曾住在这里,并在这里编辑印刷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火星报》。

  1933年马克思逝世50周年之际,英国工党研究所发起成立了马克思纪念委员会,在这里建立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作为工人的学校和教育中心。

  

视频:伦敦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行开放日活动(记者:段雪莲 梁弢)

  自诞生以来,马克思纪念图书馆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图书馆馆长梅丽安·江普女士表示,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图书馆今年推出名为“马克思200”的纪念系列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参加。

  记者:阮佳闻 段雪莲 梁弢

  本期编辑:龚万鹏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