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畲民下山,白茶引路——福鼎各村镇的致富山海经

2018-05-30 16:55: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柏洋村村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万戴):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地区既是中国重要的畲族聚居地,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白茶产区之一。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但是由于山区地理复杂、耕地稀少、山民散居等因素所限,这里曾经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近几十年来,随着“下山安居”与“脱贫致富”道路的不断探索,福鼎各村镇走出了一条条独特的致富“山海经”。

  福鼎市赤溪村是一个闽东地区典型的畲族村落,下辖一个中心村两个自然村,共415户1815人,畲族群众占全村人口的40%。这个小山村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第一”,首先是其扶贫工作开始于全国之先。30年前,这里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可以说是集各种致贫元素于一身。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介绍说,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一封读者来信,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的贫穷状况见诸报端,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中国几十年来的脱贫攻坚战由此拉开序幕:“下山溪自然村是离我们中心村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足有7.5公里。1984年,在福鼎县任新闻科长的王绍据同志听说我们赤溪村(下辖)这么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六次深入大山去调研他们的贫困状况。经过他六次深入调研,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写了《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配发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1984年6月24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年9月份,中共中央就出台了文件《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同时我们国家也开始了扶贫开发工作。”

  知易行难,山民尤其是畲族群众分散居住的现状,导致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状况。曾经陪同王绍据进行考察的赤溪村前支部书记黄国来,讲述了当年下山溪自然村生活的艰难状况:“当时(下山溪)22户居民,分布在6个地点。(房子房顶裂缝)上面能看见长长的天空,地上泥泞不堪,(山民)困在这里。吃的是烂地瓜米(当地用红薯和大米同煮的一种饭食),生活过得很困难。吃的菜就是山上的野菜,放一点盐巴。”

  为了真正让这些在深山中的农民脱贫致富,宁德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在三十年里,进行了历经十年的“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旅游加产业扶贫的艰苦历程。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散居14个自然村的350户山民全部下山安居,集中力量发展致富产业。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太姥山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成为了当地多个村镇脱贫致富的核心产业之一。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介绍说,“我们赤溪村30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得到党的好政策大力扶持,通过村干部和群众的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产业的道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主要是依托太姥山景区的生态大旅游。我们赤溪村现在发展的目标是‘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进村、生态美村’。去年,我们村财政收入达到8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6600多(元),脱去(摆脱)了贫困。”

  而脱贫致富的农产品支柱,则是福鼎享誉全球的白茶。白茶不仅仅为福鼎带来了国际声誉,也为农户带来了走向富裕的希望。据统计,福鼎市通过茶叶龙头企业引领,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4200多名贫困群众通过茶叶平均增收6000多元。2017年,福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福鼎知名白茶企业负责人邵克平,对于白茶产业发展拉动脱贫的模式深为赞同:“(我们企业)的四个基地,在福鼎最边缘的、不靠海的三个乡镇。我们以每一个核心基地为主,把周边农户带动起来,4500亩(茶田)全有机种植管理。我们现在做的一种模式,就是建立标准化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我们自己管理再来带动合作社(与农户)。”

  与此同时,大学生返乡创业也成为了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新道路。赤溪村大学毕业生杜赢,正是看准了家乡白茶的发展机遇,与乡亲们共同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将电商模式带入山村:“2014年我们就开始尝试做电商,一直做到去年。我们也选择通过微信等媒体进行推广。2016年我们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赤溪白茶’,这几年我们也会去参加一些大型的茶博会,来推广我们的这些品牌。”

  下山安居、发展致富产业,赤溪村的脱贫致富路,是福鼎多个村镇致富道路的缩影。每个村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致富道路,也有着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共同方向。福鼎市柏洋村党委书记王周齐,这样总结本村脱贫致富的三个阶段:“发展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0年代,以农业为重,解决温饱,促进农业品种上的变化:一个是水稻、一个是水果、一个是茶叶;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国家出台生态高速公路建设(政策),我们移民搬迁了65户、(共)3个自然村。目前我们把山上75%(的山民)基本上搬迁下来,如今山上还剩余27户;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提出了‘文化强村,建立四有新村’,建设与规划致富产业,发展人才、传承文化。”

  

柏洋村永和文化园

  

赤溪村“中国扶贫第一村”石碑

  

赤溪村道路

  

赤溪村精准扶贫展示馆

  

赤溪村景色

  

杜家住书记介绍脱贫情况

  

返乡创业大学生杜赢

  

畲族山民当年使用的农具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