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端午节,听习总书记讲传统文化

2018-06-18 18:57:03|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编辑:杨玉国

  今天(18日)是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划龙舟、吃粽子、浴兰汤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标志。在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五年前的端午节,恰逢神舟十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飞船发射之前,习近平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

  

2013年端午节,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吃粽子的画面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习近平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到屈原或其作品,寄意深远。2012年8月,习近平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就曾以屈原的《天问》为例。他说,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于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中,开始观察和探究宇宙的奥秘。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问”。

湖北行吟阁的屈原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习近平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2015年中秋节前夕,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了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他不远万里为当地的侨胞带去祖国的月饼,共度中秋佳节:

  习近平: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万里之遥的祖国和亲人,祖国和亲人也牵挂着每一位海外游子。我们这次来美国,给大家带来一些家乡的月饼,这是祖国人民的一点心意。

  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习近平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在习近平的心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实价值。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2014年4月,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

  习近平: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01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在阐释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时曾说道:

  习近平: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强调:

  习近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他经常引经据典,生动传神。今年5月2日,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的交流中说,自己喜欢文学、历史,为了用好一个成语,经常翻阅很多词典,“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习近平:我插队时,身边学生有些家学渊源,大家常在一起谈论。有些人在谈论具体问题时引用典故和案例,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这使我认识到,学术、知识不能只是在嘴上,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所以,我后来看书很注意联系实际。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从《资治通鉴》到《贞观政要》,从《诗经》、《古诗源》到《人间词话》,习近平的“书单”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传统经典著作。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结合自己关于《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的创作实践,建议文学艺术不仅要带给观众艺术享受,还应有观照现实和启迪作用。习近平指出:

  习近平:古为今用,以古见今。你刚才提到的《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我都看过,感到很有现实针对性,能够起到启迪、警示的作用,我支持你们继续搞好这方面的工作。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时俱进的。

  习近平: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统阐释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梦:

  习近平: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记者:潘毅、马闯、刘会民

  播音:刘鹤佳

  编辑:马文佳、杨森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