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贵州实践: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

2018-07-18 21:10:38|来源:光明日报|编辑:杨磊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期【改革光明论】刊发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

  近年来贵州“生态扶贫”渐入佳境,在这里,大生态和大扶贫“交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进入夏季,贵州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陆续迎来了一批批四川、重庆等地的避暑客人。“以前哪里晓得青山绿水还能挣钱嘛!”贫困户陆国顺介绍,这些客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不干别的,就是歇凉”。

  近年来,桐梓县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发展“避暑经济”。山堡村有贫困户34户,如今有6户开办了乡村旅馆。其他的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养鸡、养香猪、种植蔬菜,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陆国顺盯准机会养殖起香猪。他说:“去年卖了9万多块,现在还有200多头,餐馆和避暑的客人抢着买。”

  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多措并举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到脱贫攻坚中。仅在山堡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3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来自乡村旅游,一半的人家有了私家车。

  同时,贵州实施了包括退耕还林建设扶贫工程、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扶贫十大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中增收脱贫,确保到2020年,通过生态扶贫助推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其中,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将覆盖5.2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

  在铜仁市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6名生态护林员全部从贫困户中产生。村民胡永江家因病致贫,去年他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做好巡山工作,一年下来有1万块收入。”他说。过去,村民烧火用柴,还有的烧木炭增加收入。而这些,现在已被山地旅游取代,一些村民开设农家乐,挖掘民俗文化,开发地方菜品,逐渐吃上了“旅游饭”。(资料来源:新华社、贵州多彩网)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