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看安徽】40年不断改革 安徽农村迸发新活力

2018-07-24 16:58: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贾雪静):7月17日至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光明网、安徽省网信办承办的“改革开放看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为了解安徽农村改革成效,先后深入凤阳县小岗村、金寨县大湾村、旌德县三峰村实地感受安徽农民生活的变化。

  小岗村建设集约型现代农业

  40年前,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形式,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年后,小岗村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后,开始大规模流转,目前,流转土地面积已占可耕地面积的60%以上,以集约型现代农业的形式经营,实现了土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当年大包干,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流转土地,是为了致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分与合只是形式的不同,其内在追求是一致的。

  小岗村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新格局,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增加财产收入,同时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

  程夕兵是土生土长的小岗人,共流转、代种土地近600亩。程夕兵说:“一开始只是帮外出务工的邻居代种,后来实践中发现进行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地越种越多,越干越有劲。政府给我们办理了农业商业保险,碰到自然灾害可以获得补偿。村里现在有了现代农业专业队提供服务,农民可以购买耕种、打药、施肥、收割等各类服务,种田更有底气了。”

  小岗村还通过集体资产股份权改革,让符合条件的村民变身“股民”。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以前,村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都不关心,现在通过“股改”,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力争实现从“户户包地”到“人人持股”转变。今后资产怎么管理,将由“股民”说了算。”

  大湾村脱贫攻坚驶入“快车道”

  2016年4月24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给大湾村党员干部群众以极大鼓舞。

  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介绍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细化的帮扶制度。她说:“贫困家庭种植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拿到市场去卖,只要销售额过三千,我们就奖励一千元,目的是鼓励农民去对接市场,通过劳动致富形成彻底脱贫的良性循环。”

  68岁的贫困户陈泽申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他每月有500块钱工资。加上光伏发电分红、山羊养殖销售这些快速见效的扶贫措施,让他不再为挣钱发愁。而新家的空房间租给旅游公司开发民宿、3亩茶园,将让他获得长期稳定收入。

  据了解,大湾村与茶叶公司合作,一年来流转1000亩土地建起茶园,按规定被纳入扶贫范围的村民,至少可以享受到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茶地管理费、茶叶采摘费等三方面的补贴。以每天每人150元的工钱算,村民在采茶旺季,三四十天下来,挣个六七千元不成问题。

  除了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开发民宿,大湾村还准备利用村民组腾退出来的老旧房子进行旅游开发,其中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村民股本,让村民参与旅游经营效益分红。旅游业发展逐步推进,茶产业链愈加完善,未来两个产业也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群众收入不断提升。

  三峰村不砍树也能致富

  三峰村,毗邻黄山区,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但作为距离县城最远的村之一,三峰村也是省级贫困村。

  三峰村为了使农民增收、释放农村新活力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 “三变”改革,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增收渠道多起来。

  兴隆镇党委书记金新木说改革后林更青了,权更活了,老百姓更富了,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他介绍称,悠然谷景区与34户林农签订协议,约定景区内364亩林地42年不主伐,只可间伐。每亩林地林农可得到一万多元租金,实现了不砍树能致富。发展全域旅游、助推精准脱贫,三峰村从集体经济空白村一跃成为集体经济强村,实现‘村出列’。 林木经营权仍属于农民,每年砍伐面积不超过8%,保持景区内自然景观。这一“资源变资产”项目,为农民每年带来直接收益8.65万元。

  另外,三峰村聘请5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月工资500元,绩效工资2000元每年。悠然谷、桃花源、玉峰生态等企业,吸收12名贫困户就业,流转5名贫困户林地24亩。另外,三峰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移植黄精400亩,发展茶竹经济,年产茶2万多斤,积极培育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小岗村、大湾村、三峰村虽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不同,但是勤劳朴实的农民都在改革政策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