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记者手记:一条河与两岸的人

2018-07-30 13:32:5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欣蕊

一条河与两岸的人——阿尔巴尼亚籍记者哈里斯重庆璧山区采访手记

  沿着长江,从云南一路向东,在夏季最炎热的季节我们来到了中国最炎热的城市,重庆,这里号称是中国的四大火炉之一。但是来到重庆后在采访的第一站璧山区,我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清凉。

  来到璧山的秀湖生态区,满眼的绿色,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听当地的人介绍说,这里种有将近3000种的树木,越来越多的鸟类因为这些树木而更加留恋璧山。这个城区的管理者吴道藩(璧山区区委书记)说,今天的秀美璧山是用了七年多的时间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一草一木建出来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仅仅在2010年到2016年间,就关闭了近700家化工工业企业,而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到了璧山区财政收入的一半。虽然就今天的璧山发展成就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笔很合算的经济帐,但是当年敢于用50% 的财政收入损失为璧山的当地居民搏一片青山绿水,我还是要为面前这位身材并不魁梧,但是有胆量与智慧的城市管理者点赞。

  在璧山的时间并不算长,就我所关心的长江生态保护情况我了解到这里的城市规划,生态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其实,无论是在璧山,还是一路我们走过的城市,比如宜宾、泸州等,我并不诧异于城市管理者对于环境治理的决心、措施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在中国如果要做一件事,只要民众有需求,顶层设计有引导,那么各地方的推进就会非常快,而且很快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往往足以让人感叹,这就是中国速度。需求、设计与实施,三方的契合所产生的效果让这个国家在发展的路上走的稳健而快速。在近十天的沿江采访中,我总觉得找到了一种在直观现象背后的东西,一种力量,但是我又不知如何表达。在璧山,当我听到为最基层的城市清洁工人谱写的歌曲时,当我在污水处理厂听说,因为怕百姓对中水的辨识度还不够,就先不算经济账,中水目前只用于市政用水时,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答案,那股力量就是尊重,中国这场围绕长江的大保护行动中,贯穿始终的对人的尊重。

  在璧山,政府的管理者把城市的清洁工人们称为城市的管理者。他们认为,在家庭中每一位清洁工人都是父亲或母亲,有自己的角色,是这个城区治理的受益者。但是走出家门后,他们又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守护者,这个城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感恩他们的付出。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在泸州的张坝桂园林所了解到的,依江而生的百里桂圆林中原本生活着许多的当地居民,但是为了截断生活垃圾对长江的污染以及对桂圆林生态的破坏,居民们从桂圆林中搬迁出来,就这样,包括搬迁出来的居民们在内,泸州人就多了一个依傍着长江水的生态公园,在泸州的纳溪区大渡口镇,为了清溪河的绿水长流,全村的老住户们都到河区外再建家园,这样的例子一路走来,不胜枚举,虽然这些地方在搬迁后都得到了很好的生态保护,环境优美,周边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看似顺理成章,但是无论在我生活过的英国还是美国,在越来越讲究个性的这个时代,很难想象会有人为了给大众一个好的环境,能够离开居住多年的地方。

  再回到我们踏上这次采访旅程的初衷,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曾经我以为,此行最重要的就是亲眼去看看长江沿岸的中国各地,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都在怎样保护长江,保护沿江生态,解决生态与发展之间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但是行程还未过半,我已经迫不及待回头再审视我的想法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不仅仅有关经济发展,有关环境保护,这个命题首先是对生活在长江两岸的每一位普通中国人的生存尊重,这种尊重是才是力量的源泉,催生和支撑了我们沿途走过所看到的一湾湾黑水变成清水,一座座荒山变成青山,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来自管理者的尊重换来了被管理者更为朴素的,全心全意的响应与付出,为了这个号召,为了呼应这份对他们的承诺,沿江而生的每一位普通中国人自觉地去转换自己的角色,要做收益者,先做支持者、贡献者,为了生态的保护,愿意异地安置,再建家园,愿意再学技能,重新安身立命,愿意不惧脏、累,擦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璧山听到的那首献给城市清洁工人们的歌曲中最后唱到,“感恩,一起”! 我想,这是长江两岸的人们,甚至是整个中国,对于保护长江生态,保护家园秀美发出的最为温馨,也是最为有力量的声音!(记者 哈里斯 翻译 曲宁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