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交小麦落户巴基斯坦 中巴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刘畅):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也是中化集团、北京农林科学院在巴基斯坦进行杂交小麦试验和示范工作的第7个年头。经过多年的合作,北京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的示范平均增产达到了24.4%,有些区域产量翻倍,受到当地农民、农业专家和农业合作伙伴的好评。
白沙瓦农业大学的学生为种子发芽实验配置药剂 刘畅摄
杂交小麦为当地带来惊喜
小麦是巴基斯坦的主粮作物,巴基斯坦人早饭吃的恰巴蒂,午饭和晚饭吃的馕,都是由小麦制成。目前,巴基斯坦全国有44%的耕地用来种植小麦,小麦的生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是,巴基斯坦小麦平均单产不及世界小麦平均水平,随着巴基斯坦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减少,巴基斯坦的农业科学家将眼光投向了产量更高的杂交小麦。
中巴杂交小麦项目负责人之一、白沙瓦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研究所伊克巴尔·穆尼尔教授介绍说:“小麦的产量受到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只有杂交小麦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因为杂交小麦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产量也比普通小麦高出很多。”
2016年,白沙瓦农业大学的农业专家得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北京杂交小麦应用技术效果显著,主动找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下属的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请求合作。
199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建立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等核心理论和“光温敏不育系选育途径、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与应用”关键技术,创立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解决了国际杂交小麦长达60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这一技术又被称为北京杂交小麦。
白沙瓦农业大学农业学系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夫告诉记者:“全世界都在研究杂交小麦,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北京杂交小麦是世界杂交小麦技术的一个先锋,通过这个技术,可以轻松地大量生产杂交小麦的种子,又不需要太多劳动力进行辅助。这个技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技术,这是一套中国自己的技术体系。”
果然,北京杂交小麦不负众望,在白沙瓦农业大学2017-2018年的田间试验中,最高增产50%以上,而发给农民试种的种子则有些达到了产量翻倍的效果。来自白沙瓦瑞吉村的农民弗里杜拉是这批杂交小麦的试种者,他对记者说:“我以前种的是本地的小麦,去年种了中国的杂交小麦之后,产量是以前的一倍多,所以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可以把孩子们送到学校读书了。我会建议我的亲戚朋友也来种植杂交小麦。”
而中巴杂交小麦项目负责人之一、白沙瓦农业大学农业学系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夫对杂交小麦有更深远的考虑。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巴基斯坦全国种植小麦900多万公顷,总产量约2600万吨,平均每公顷2700多公斤。在中国团队的帮助之下,北京杂交小麦可以很轻松地达到每公顷约6000公斤,是我们本地生产的两倍以上。如果全国小麦的目标产值不变,在引进北京杂交小麦之后,我们可以节约出大量土地,用于种植其他农产品。比如,我们目前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约27亿美元的油料作物,如果我们可以将原本种植小麦的土地节约出来种植油料作物,就可以把原本用于进口油料作物的资金花在其他的资源项目上。
白沙瓦农业大学学生在穆尼尔教授指导下做小麦种子发芽实验 刘畅摄
科研合作带动农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在中国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巴基斯坦基金委的联合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化集团下属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尝试将北京杂交小麦引入巴基斯坦。2012年,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开始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适宜巴基斯坦应用的北京杂交小麦新品种研究。
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张胜全博士是中巴杂交小麦项目的中方主要负责人,他说,做农业科技的试验,没有十年、八年是无法成功的,北京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的前期科研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最初,张胜全博士带着精心挑选的十几个北京杂交小麦品种到巴基斯坦的稻麦轮作区信德省进行试种。万万没想到,在国内表现优异的品种到了信德省优势平平。
张胜全博士经过研究发现,信德省的气候属于干旱高温,特别是在小麦快成熟的时候,干旱和高温天气尤为严重。而来自中国的杂交小麦品种在收获前遭遇干旱和高温的几率相对较小,这使得北京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难以发挥出优势。找到原因之后,张胜全博士和他的团队一方面将巴基斯坦当地优势品种积极引入到北京杂交小麦技术体系中,建立了与白沙瓦气候相似的云南元谋杂交小麦试验基地,与巴基斯坦方面进行同步的材料筛选和改良,一方面进一步向旁遮普省的拉合尔、开普省的白沙瓦等麦区扩展合作。
2017年,白沙瓦农业大学试种了418份北京杂交小麦组合,这一次,试种的品种普遍成绩优异,有些试验田的产量增加一倍以上。同年,根据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全国200多个示范网点的试种结果,适宜区域平均增产24.4%。
张胜全博士介绍,2018年,中巴合作双方决定在白沙瓦建设中巴杂交小麦联合研发中心,为北京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下一步的研发、示范、推广铺平道路。
阿里夫教授和张胜全博士在中巴杂交小麦项目试验田 刘畅摄
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巴基斯坦前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参赞、现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先生是中巴杂交小麦合作项目的推动者,也是见证人。
泽米尔先生认为,巴基斯坦是个农业国家,农业要现代化,粮食产量要增加,中国的杂交小麦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巴基斯坦农民、国民经济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有益处,希望与中国加强在杂交小麦方面的合作。
泽米尔先生指出,巴基斯坦的农业也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可以为中国企业所用:第一,巴基斯坦气候很好,四季分明,国境之内从零下五十度到零上五十度的地方都有,这对发展农业来说是有利的条件。第二,巴基斯坦农民能吃苦,耐高温,劳动力又很便宜,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第三,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连接中亚、欧洲、俄罗斯、中国、非洲,农产品从巴基斯坦出口到其它国家很方便。第四,巴基斯坦向欧盟、美国等地区出口产品有优惠政策。中国可以利用巴基斯坦特殊的优惠条件,在巴基斯坦生产,从巴基斯坦出口。以上这些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希望中国企业利用这些优势条件,来巴基斯坦发展农业合作。
白沙瓦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夫则对中巴未来的种子合作有着自己的构想:“巴基斯坦可以一年种植两季小麦,大部分地区种植小麦是在11月到来年5月,而巴基斯坦北部一些地区因为常年寒冷,可以在5月到10月之间种植小麦。如果在巴基斯坦建立种子基地,我们可以在5月到10月间开展杂交小麦制种,同年11月到来年5月进行杂交小麦的种植,这样可以大大加快种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过程。如果中国农业企业来巴基斯坦生产种子,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推广到巴基斯坦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