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升级贸易战的背后不乏“心虚”
北京时间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产自中国的2000亿产品加征10%关税,该税率将于9月24日生效。同时,2019年1月1日起税率将提高至25%。这一举措又升级了中美的贸易摩擦,看来美国已经“铁下心”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了。不过,特朗普政府“铁下心”的背后也不乏“心虚”。
美政府的“底气”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足
美政府这种“不计成本”的“恐吓”看似底气十足,其实“虚”得很。消息一经公布,美国有识之士对此纷纷予以批评与谴责。美国众议院候选人Archie Parnell说“这很糟糕,十分糟糕”,他在Twitter上反问特朗普“您难道不知道这会对数百万供应链工作岗位造成影响么?”
美国众议院候选人Archie Parnell推文
此前,来自商业界的谴责声就已经不断传出。9月5日,苹果公司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出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由于特朗普加征关税,Apple Watch、Airpods、电源适配器以及数据线在内的一系列苹果配件产品成本将提高,公司强烈希望停止这种无意义的增加关税行为。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特别是零售商们将对未来尤其是对消费品增加的关税提出警告,如果增加相关关税,将会终止生产供应商品”,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贸易摩擦已经使得众多工业公司尤其是零售业、玩具制造业、农业和科技公司坐立不安,一些代表公司企业的机构代表已经开展了名为“关税伤至核心地”的游说活动以反对特朗普的行为。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矛盾在“激化”
自9月份以来,许多美联储官员表示,今年剩下的几个月美联储可能会多次加息。其实,美联储加息的基本逻辑是盯住通货膨胀,如若通货膨胀增加,美联储则将采用加息的操作使得通货膨胀稳定降至可控的区间。根据近期美联储官方网站文件,美联储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左右的范围内。言下之意,美联储会通过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更多的操作控制。目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常态,那么由于提高关税造成的商品价格上升,势必会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预期。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是会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美国发起的对世界范围内的增加关税的行为,正好是通胀的教科书式的案例。随着黑色星期五的临近,美国国内各大制造商将会加紧生产节日商品,届时美国的CPI指数可以“期待”一下,说不定届时商品打折的力度也会大不如前。
贸易摩擦造成美国消费者信心不足
美国密歇根大学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月初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1个月新低。其始作俑者主要就是美国单方面挑起并升级的贸易摩擦。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增速4.1%。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带动此次经济加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和出口。其中,耐用消费品消费大幅增速,出口增速也大幅增长。这种GDP的增速不具备可持续性。从实际影响分析,贸易摩擦导致的最为直接的结果是相关耐用消费品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价格的上升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么,消费者只能通过寻找替代品或选择不购买,造成耐用消费品销路变窄。这会导致耐用消费品消费减少,所以美国第三季度的GDP若想重现二季度的增速,需要动动脑筋考虑一下了。当然,消费品价格上涨本身就对消费者信心造成消极的影响了。美国劳工部8月份发布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CPI增幅已经超过个人工资涨幅。工资增速并没有跟物价的上涨相匹配,美国人民的信心可谓是受到又一层“打击”。
消费者信心指数本质上反映的就是消费者对于经济生活的期许,是最能反映人民真实感受的一项指标。从2018年3月以来,美国消费信心指数一路下滑,足以见得,美国若继续一意孤行加剧贸易摩擦,其民众不会满意。
虽然中国输美2000亿商品的关税是要加上了,但看得出特朗普政府也是逆民意而上,来自政界、商界及民间的反对质疑之声定会让特朗普政府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更应做好准备,调整心态,充满信心打赢这场由美单方挑起并升级的贸易战。(陈治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