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基加蜡染:非遗手工引苗寨农户走进新生活

2018-10-09 16:56: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基加村民居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硕、陈坚、郑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基加苗寨地处大山深处,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的主要传承地。由于从小就对苗族蜡染技艺耳濡目染,当地妇女几乎人人掌握着一手精湛的蜡染制作技艺。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多年来,这里的蜡染手工产品难觅销路,只能用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地处偏僻、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也使这里的传统技艺面临着断代失传的风险。 

  谈及蜡染手工艺的历史价值,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苗族作家韦文扬表示,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印染工艺,是“穿在身上的史书”:“蜡染是一种印染工艺,它的技术起源很早,我们考古所发现的东周文物就已经有了蜡染。这是人类的创造,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蜡染证明了人类审美的进步。我们苗族的蜡染有很多古老图案,比如几何图形的旋涡图,这与考古文物中所发现的旋涡图形相符,可以说,蜡染是‘穿在身上的史书’。”

  2014年,当地政府帮助基加苗寨的26名妇女成立了蜡染手工合作社,其中的十余名妇女还建立了私营家庭作坊,手工艺人杨春燕就是其中之一,原先在外打工的她,在得知村中开办了蜡染合作社后毅然返乡,做起了自己的蜡染作坊。谈到回乡创业的感受,杨春燕表示,是蜡染合作社引领她摆脱了贫困、走进新生活,“原来我在外面打工,后来因为家中的老人需要照顾,也想做自己的蜡染手工,所以就回来参加了合作社。我们做的蜡染既可以作为服装、嫁妆,也可以卖出去。我还叫了我的姐妹、亲戚一起来做,农忙季节就去干农活,农闲时就做蜡染,收入开始一般,现在越来越好了。蜡染代表了我的生活,我们苗族的生命,我很喜欢,希望能一直传承下去。”

  谈及当地通过建立蜡染合作社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致富的基本情况,基加村驻村扶贫攻坚队队长龙兴明表示,过去,由于地理限制等原因,基加村贫困率较高,而自从蜡染合作社成立并投入生产后,当地民众的收入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善,“我们村总共有340户,其中228户是贫困户,这里山高谷深,地形限制了经济发展。以前这里主要依靠‘以山养山’的发展模式,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氛围非常浓郁,比如蜡染。这里是蜡染工艺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村中大部分的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门技艺,通过发展蜡染,我们带动了妇女脱贫致富。2014年,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中的26名妇女成立了蜡染合作社,之后我们又逐步带动其他农户。比如杨春燕,她原来在外面打工,回来后成立了蜡染协会,现在协会中已经有11户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蜡染生产作坊,并带动了30余户贫困户从事蜡染生产,摆脱贫困。”

  与此同时,随着当地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加村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逐渐频繁起来,这里的蜡染手工艺也逐渐被认可、熟知。当地手工艺人还尝试将古老的苗族蜡染手工艺与现代服饰、家居用品和各类时尚饰品融合起来,大大丰富了产品种类,据龙兴明介绍,基加苗寨还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拓宽了蜡染产品的销售渠道,“我们蜡染产品的销售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客商或游客慕名而来,到家里来挑选,需求包括酒店的床单被套等加工品、人们穿的文化衫、旅游纪念品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和京东等电商合作,人们也可以在网上买到我们的蜡染产品。”

  如今,基加苗寨的蜡染手工艺品每年销售额近200元。当地妇女经营着自己的家庭作坊,将蜡染产品转变成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与专家学者、民间团体一道,着力促进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谈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家韦文扬表示,蜡染不仅具有传统的力量,还兼备可开发的市场价值,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其加以保护、进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种,有的应该加强保护,并不适合过度发展:比如我们的苗族贾理,它由口头传授,因此需要保留它的仪式感;而有些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的,比如古法造纸、蜡染工艺。相比于工业化的东西,现在人们认为传统手工艺产品更加宝贵。蜡染有它传统的力量,同时可以进一步被开发,很多人来到苗寨就是为了购买蜡染产品,我们也将借助这个机遇需求发展。”

丹寨县基加村全景

杨春燕的蜡染手工作坊

蜡染艺人杨春燕用传统织布机织布

手工艺人勾勒蜡染图案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