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巴伐利亚选举折射德国政坛困境

2018-10-16 21:24:5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杜军帅

  当地时间10月14日,德国南部经济大州巴伐利亚举行议会选举。选举结果既令人瞠目,但又在意料之内。长期在巴州单独执政的基督教社会联盟得票率较上届大幅下跌10.5个百分点,为1962年以来首次失去绝对多数地位。而事实上,数月来民调一直指向这一结局,这个成立七十余年的大党正在面临没落,并对整个德国政局产生影响。

  与去年9月的联邦议会选举相似,本次巴伐利亚州选举同样呈现以下几大特征,折射出德国政治生态当前所面临的几个困境:

  一是主流政党选票大幅流失。不仅执政的基社盟遭遇“滑铁卢”,目前仍是联邦层面的执政党、联邦第二大党社民党得票也仅9.7%,沦为巴伐利亚州第五大党。这集中体现了选民对长期以主流政党、全民党自居的大党的不满情绪,民众期待变革的愿望迫切。

  二是新兴小党登堂入室。成立仅5年,现为联邦议会最大反对党的极右政党德国选择党此次在巴伐利亚州表现不俗,收获10.2%选票,未来势必拉动巴伐利亚州政局进一步右倾。而另一支不起眼的政界新军——“巴伐利亚自由选民联盟”,则一举成为第三大党,甚至有可能成为与基社盟联合执政的伙伴。政党碎片化或将成为未来巴伐利亚州以及德国政坛的常态。

  三是民意内倾,呈现一定“鸵鸟心态”。与两大主流政党“失宠”相反,绿党此次以17.5%的得票率成为第二大党。绿党长期关注生态环保、房价房租、幼儿保育等内政议题,而民众恰恰在这些民生议题上对政府不满,部分选民甚至忽略难民危机影响,将选票投给支持接纳难民的绿党。可以看出,与前几年相比,民众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领域,这必将削弱德国推动欧洲一体化、发挥地区领导力的意愿和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这一局面的形成,亦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源。最直观的原因在于主流大党忽视民意、政策僵化,将党派利益凌驾于民众利益、国家利益之上。去年联邦大选后,德国罕见地经历长达半年的组阁僵局,这一过程中,党争之激烈令外界侧目。一贯自恃颇高的社民党、自民党,为争夺权力不惜令组阁谈判迟滞,有失大党风范。近几个月,基社盟主席、内政部长因与总理默克尔在管控难民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数次以辞职要挟,险些令执政联盟破裂。此外,中间派政党长期执政,政策在中左和中右之间摇摆,对于深层社会问题始终找不到根本解决之道,加重了民众的反感情绪。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全球民粹主义上升影响德国政局稳定。在金融危机余威、地缘冲突及全球化负面效应影响下,近几年民粹势力已形成全面上升态势,欧洲多国已有民粹政党执政的先例。恐袭和难民危机更是给了欧洲民粹势力以强力刺激。

  在这一过程中,默克尔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能忽视。默克尔担任总理至今已13年,期间德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交积极,国际地位达到了战后最高水平,但其执政并非没有瑕疵。

  首先是难民政策,其最初“开放门户”的决定出发点虽好,但完全忽视了难民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成为后续一系列政府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其次,默克尔多年来坚持相对左倾的社会政策,以致企业主等传统右翼选民积聚起对其不满的情绪,而左翼的社民党因被其“挖墙脚”同样对其有意见。这些矛盾在去年大选后集中爆发出来,默克尔的地位明显弱化。

  再次,默克尔口碑虽好,但十几年过去后,当人们回顾她的总理生涯,其实发现并没有太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绩,她对于德国的长远发展似乎并没有太多开创性的思考。故而多年过去后,人们甚至对她有了一些“审美疲劳”。

  媒体普遍认为,此次巴伐利亚州选举,可能正意味着默克尔时代的终结。的确,巴伐利亚州的选举很可能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两周后,黑森州议会将举行选举,民调显示基民盟很可能丢掉大量选票。12月,基民盟还将选举新的党主席,之前积累的这些败绩必将进一步侵蚀默克尔本人的威信,其能否连任党主席并坚持干满本届任期都存在疑问。总之,巴州选举这场“政治地震”影响深远。(李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