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甘南州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生动样本

2018-10-31 10:27: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后的拉咱村村民休闲广场

甘南州卓尼县以土司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专业村博峪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溦时):“改造之前一楼圈着牲畜,二楼住人,环境卫生不好、条件差;经过改造之后人畜分离了,环境卫生干净了,家里居住条件也改善了,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拉咱村的村民绕桑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家新房的情况,而他口中所提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都得益于甘南州大力推行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拉咱村是典型的半农半牧村,该村于2016年开始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村庄美丽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拉咱村所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境内自然风光雄奇秀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同时,甘南地区也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州99%的国土面积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如此重要的生态地位让甘南特有的自然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也给当地乡村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制约。

  为了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自2015年起,甘南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实际,创新探索出了农牧村发展的新模式——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科长王辉生说,“我州70%的人口分布在农牧村,而农牧村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不足、贫困程度深,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可以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改善农牧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是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保持生态良好的治本之策。”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载体,也是农牧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实践。而重点实施的“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使得农牧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走进农牧区乡村,藏式风格的砖瓦房明亮整洁,水泥路平坦通直,农牧民合作社、自来水、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等新事物随处可见。截至目前,甘南州累计实施建设了10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涉及农牧户7万多户34万余人,其中包括606个贫困村,惠及贫困户15631户、贫困人口65438人。

  目前甘南州每年着力打造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并且从中选择60个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作为旅游专业村进行重点建设,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游步道、观景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有了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批特色产业型的小康村拔地而起,各具特色的农(藏)家乐应运而生。甘南州卓尼县木耳镇的力赛村共有农牧户57户290人,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村共开办农(藏)家乐20余户,能同时接待游客700余人。力赛村村民刀加草从2017年6月开始开办藏家乐,她对记者说,“国家给我们补贴让我们改造房屋,修了水冲厕所,自己的居住环境改变了,还给我们做了烹饪、经营这方面的培训,食品卫生和菜品有了保障,客人自然就都愿意来了,生意好着呢!” 

  近三年,甘南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97亿元,乡村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全州现已建成的126个特色鲜明、规划有序、设施完善、初具规模的旅游专业村,成为了镶嵌在4.5万平方公里甘南草原上的“璀璨明珠”。同时,甘南州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尕海湖的水量、面积以及周边栖息的候鸟数量均有增加。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甘南州林地面积增加了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得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卫生整治等工作举措让“无限风光在高原,绿色崛起看甘南”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幅生态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