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将文化融入产业 沈阳再现“旗袍故都”风范

2018-11-16 10:08: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辽海学者、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初国卿

扇面上的满绣

杨晓桐位于沈阳的“盛京满绣坊”中展示的旗袍作品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侯依宁、李菁、邢盛妍):2017年,首届沈阳旗袍国际文化节在沈阳故宫凤凰楼前开幕,沈阳“旗袍故都”揭牌。从中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到传奇女作家张爱玲,再到电影《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旗袍将开放与收敛、夸张与婉约的气质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国女性和东方美的象征。

  在影视作品中欣赏海派旗袍较多的朋友们,想必对沈阳与旗袍的渊源不甚了解,更没有听说过满绣。中国所有权威辞书,包括《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等,以及世界著名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均将旗袍解释为“旗人之袍,满族妇女的服饰”。辽海学者、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初国卿表示,旗袍的出现和它的地位与满族及其建立的清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625年,女真从辽阳迁都到沈阳。十年之后,1635年,女真改为满族,从此中国才有了满族这个少数民族。在哪儿改的?在沈阳改的。第二年,也就是1636(年),沈阳改为盛京,清王朝建立了。所以不管是满族,还是清王朝,都是在沈阳诞生的。所以说,旗人的袍,旗袍,自然也是从沈阳诞生的。清王朝颁布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旗袍就成为清王朝在法律层面的服装。”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其刺绣纹样曾被用于标志清代皇族及官员的品阶及职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工业化的普及,机械刺绣价格低廉,仿真度高,人工刺绣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满绣与大众日常生活也产生了疏离。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杨晓桐希望借助公益培训、扶贫项目等契机,让传统的满族针线走进现代社会生活,“我们现在做了一些外交订单,把这些都放到辽宁省21个村的扶贫工作上,教给他们这种针法,绣好了我们回收,作为订单的手包发到外面。这一年多,我们的开发方向都是以大家能买得起、用得上为原则,也保留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大家都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减少繁复和过度奢华的刺绣,而是采用点缀性的来降低成本。但是我们还要保证品质。” 

  杨晓桐的努力与初国卿的观点不谋而合。初国卿认为,旗袍的研究与传承,最终一定要落实到产业上,用于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例如,可以从国际旗袍节的宣传活动发展出一整套旗袍文化产业,广泛、多角度地扩大这一中华传统服饰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初国卿说:“比如,在旗袍节要由中国纺织和服装协会发布中国旗袍时尚指数。在这一天,要举行中华旗袍小姐大赛的颁奖仪式。在这一天,我们要请驻华使节的夫人穿着旗袍来登当年旗袍的诞生地——沈阳故宫的凤凰楼。沈阳有那么多的旗袍品牌,(可以)给这些夫人定做旗袍,让她们穿上旗袍登凤凰楼,介绍当年的格格、妃子怎么上楼。那么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旗袍的国际影响就更扩大了。同时,我们还要做一部旗袍在沈阳诞生的专著,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建一个博物馆。”

  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中国·沈阳全球发布暨打造东北亚四个中心”活动上,来自世界40个国家的57家媒体观看并报道了盛京满绣旗袍秀和刺绣展示等活动,将旗袍和满绣进一步推向国际舞台。杨晓桐表示,在各级政府的扶植下,满绣受到了更多关注。她仍然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深入去了解这项悠久的文化,体会到其中的独特神韵,“(大家)对传统的习俗缺乏了解,所以对旗袍的认知度也不高。对服饰上出现的一些纹样和图案也不是特别了解。我们会多参加政府给予的平台上的活动,包括非遗,还有民俗文化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都是我们走向市场的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满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刺绣的精致程度,应该说大家会越来越喜欢。”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