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沈嘉蔚历史巨作《兄弟阋于墙》在悉尼展出
沈嘉蔚向来宾介绍作品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李大勇):当地时间11月16日,澳大利亚知名华人画家沈嘉蔚的大型历史人物画作《兄弟阋于墙》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多位知名艺术家、艺术机构负责人、中国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霜向来宾介绍说,沈嘉蔚自2010年开始,历时8年创作了史诗巨作《兄弟阋于墙》,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悉尼大学和布里斯班展出,此次在文化中心是首次完整展出全部作品。他希望澳大利亚民众通过展览不仅能欣赏到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了解中国1936年至1937年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体会到人物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沈嘉蔚的油画组画《兄弟阋于墙》从人物肖像的角度呈现了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场景,是全方位描绘当时社会精英的史诗作品。作品题目源自《诗经》“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古训,英文题目则翻译为“兄弟姐妹”(Brothers and Sisters) ,这一翻译不仅易于普通的澳大利亚民众的理解,而且更能引发全世界人们的共鸣。全画由革命、救亡和启蒙三个主题组成,共描绘了450多位历史人物,创下了大型历史人物画中真实历史人物数量的新纪录。
前新南威尔士州州督玛丽·巴希尔简要介绍了沈嘉蔚的艺术简历和来澳后取得的成绩。她盛赞沈嘉蔚为澳大利亚的艺术传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认为“作品《兄弟阋于墙》是将一个世纪变成了一幅历史画作。”
著名鉴赏家麦克唐纳认为:“历史是写在那些参与其中的人们的脸上的,沈嘉蔚用这样一幅肖像巨作,精确地再现了那么多人的生活,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后,这幅作品仍然可以向另一个时代的人们讲述1936-1937年中国所发生的故事”。
主流评论认为,该画作展示了沈嘉蔚作为一个历史画画家对历史的解读,为观众提供了一幅尽可能回归真实的历史图像。作品采取“纪实”模式,即只挖掘史实本身,不做道德评判,一切由观众自己去评说。
沈嘉蔚迄今为止,十八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七件作品被澳大利亚国家肖像馆和联邦国会大厦收藏陈列。
该展是悉尼中国文化中心的年度压轴大展,旨在通过艺术家画笔下的历史群像,让中澳观众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中国历史,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间的尊重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