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来自中国的援助,正在津巴布韦改善非洲难民的生活

2018-11-28 13:26: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课间休息,难民营里学校的学生冲镜头打招呼(高俊雅摄)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朱宛玲 高俊雅):绝大多数国人并不知道难民营是什么样子,难民又如何生活?但在津巴布韦,来自中国的援助,正在改善通戈加拉难民营里非洲难民的生活。

  通戈加拉难民营

  联合国难民署设在通戈加拉难民营的办事处在GPS地图上是有标注的——地图显示,办事处以及距其约两公里的通戈加拉难民营位于津巴布韦第三大城市穆塔雷以南约150公里处。但当你真的把目的地定在这里,要求导航时,它会告诉你,找不到路去那里。

  这个地图认为无法抵达的地方当然并非真的无法抵达,至少对于生活在那里的13000余名来自非洲各国的难民来说是如此。他们从各自的国家经历千辛万苦,抵达这里,并在这里生活。

  通戈加拉难民营位于津巴布韦东南部的奇平戈地区,最初设立于1984年,用以接受因莫桑比克内战而流离失所的莫桑比克民众,一度随着莫桑比克内战的结束而关闭。但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注:即刚果(金))内战加剧后,难民营于1998年重新开门,接受来自刚果(金)以及周边国家的难民。目前,有来自莫桑比克、布隆迪、卢旺达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难民生活在这里,但来自刚果(金)的难民人数是最多的,占在这里生活难民总数的72%。

  人们可以从英语水平大致判断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多久:一般来说,刚来的人只能用英语打招呼,来了五六年的难民则可以简单地回答诸如从哪里来、来了多久等问题,而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左右的难民,则能用英文对答如流。

  就自然条件而言,难民营所在的区域并不能算宜居:地是沙土地,风一吹就黄沙阵阵;更难熬的是气温颇高,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每日最高气温都能达40度左右。按照津巴布韦对国土的分类,这里属于降水少、气温高的第五类地区——算是津巴布韦生存条件最为恶劣的地方。但在这里居住了十年左右的难民并不少见。第一位与我攀谈的难民是一名来自刚果(金)东部的女性,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9年,并生育了三个孩子。“我的英语就是到这里后才开始学的。”而当我对这个时间长度表示惊讶时,旁边的一位男士开口了“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4年了。”对他们而言,尽管津巴布韦经济也算不上有多好,但至少是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生活。“我可不想回去,刚果(金)还在打仗呢。”一位难民直接了当地说出了原因。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数字,今年以来,新的难民还在以平均每月130名左右的速度抵达通戈加拉难民营。

  现金援助发放现场,一名工作人员正要用机器核对难民身份信息(高俊雅摄)

一名刚领取生活物资的新抵达难民走过来自中国的援助资金购买的物资(高俊雅摄)

  生活在难民营中

  对于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人来说,很难想象难民营里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当你真的踏足其中,会发现,这里跟其他非洲村镇,似乎并无太大不同:这里有学校,有诊所,更有各类店铺——难民营里已经自发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市场:杂货店,手机配件店,理发店等等。店主们神通广大,随便走进一个店铺,能找到诸如面粉、食用油这样目前在津巴布韦普通超市中都颇为少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说,难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在难民营里满足。

  “同其他地方的难民营相比,我们这里的难民人数算非常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遭遇的苦难要少于其他地方的难民。我们也在尽全力帮助他们。”联合国难民署通戈加拉办事处负责人班达这样说。

  津巴布韦政府、联合国机构及其合作NGO一起管理难民营、为难民提供援助与服务。为帮助新难民快速安家,联合国难民署会向新抵达的难民发放包括厨具、蚊帐、毯子以及食物等安家物资。新难民在到来的头三个月可以领取实物援助——每人每周可领取3公斤玉米面(当地主食),0.2公斤油以及0.5公斤豆类。此后援助以现金形式发放,每人每月可以获得13美元现金。

  “过去我们都是提供实物援助,但我们现在开始尝试向难民提供现金援助,这样到底是买玉米面还是大米,去哪里买,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难民营里现在有发达的商业系统,可以满足难民们的基本需要。”代表津巴布韦政府常驻并管理难民营的津巴布韦社会福利部官员姆朗加解释说。“人们都希望有自己作出选择的权利,难民也不例外;这是为何我们发放现金而非实物援助的原因。”

  平时,难民们只能生活在通戈加拉难民营中,如果要去附近城镇,则需先到联合国难民署设在难民营的办公室开通行证,才能合法外出,不至于被津巴布韦移民局当做非法移民对待。难民的身份也限制了他们在津巴布韦获得正式的工作。“难民生活的地方是没有市政供电这样的基础设施的,待在在难民营里其实并没有太多可做的事情。”一位联合国在当地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帮助难民找到事情做,一些实验性质的自给自足项目近年来开始小规模地在通戈加拉难民营里开展。今年4月底,一个小型肥皂生产车间开始运营,吸收了22名难民工作其中。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生产出来的肥皂目前主要在难民营的市场里销售。“我们的肥皂近来得到了津巴布韦质量监管部门的认证,这意味着未来可以在难民营以外的本地超市中销售。”这样的项目一方面让难民有事可做,另一方面也能满足难民营的部分需求,还能为难民创造额外的收入——根据加入肥皂厂的时间长短,在今年的首次分红中,难民们获得了20到50美元不等的收入。除了肥皂生产车间,难民营里还有养殖项目以及妇女手工项目。

正在领取实物援助的新抵达难民(高俊雅摄)

一户居住在帐篷里的难民营家庭(高俊雅摄)

  来自中国的援助,正在改善非洲难民的生活 

  非政府组织GOAL是联合国在通戈加拉难民营的合作伙伴,主要在难民营中开展一些小规模的自给自足农业项目。

  “我们的养猪场项目已经运营了大概三年了,目前有约40名难民参与其中。”GOAL通戈加拉办事处负责人奇帕拉夏介绍说。

  项目的缘起是难民们自发在难民营里养猪,而出于卫生考虑,当地政府不允许在难民营里散养猪。“于是我们建起猪舍,引进新品种,并给难民提供技术培训。”经过将近三年的运营,养猪场目前每月能卖出去半吨猪肉——这些猪肉不光卖到难民营内部,甚至还吸引了来自奇平戈乃至穆塔雷的津巴布韦本地商人前来购买。“市场需求已经被激发,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让项目惠及更多的难民。”奇帕拉夏表示。

  受到资金掣肘的不止GOAL,维持难民营运营的各方都受到了资金不足的困扰。“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花少钱办多事’,但现在,我们是在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代表津巴布韦政府常驻并管理难民营的津社会福利部工作人员姆朗加告诉记者。

  联合国驻津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难民营需要约780万美元以维持正常运营,但目前仅有13%的资金到位。维持难民营运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际社会的捐助,但来自传统捐助来源的资金正在萎缩,新的难民又在不断地抵达——截至今年10月,共有约1300名新难民在今年进入通戈加拉难民营,相当于每十名难民中,就有一名是今年抵达的。

  “我们需要资金来为新难民提供住处,需要改善难民营里的学校的条件……资金不足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姆朗加表示。

  2017年,中国政府提供了200万美元指定用途资金,用于支持联合国驻津机构在2017到2018年向通戈加拉难民营提供食物及其他物资。这些资金约相当于维持难民营正常运营一年所需资金量的四分之一。

  “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在11月下旬举行的一个中国援助物资交接仪式上,联合国难民署通戈加拉难民营办事处负责人班达表示。“经常有难民到我们的办公室寻求帮助,我们也很清楚他们面临的困境,但由于财力和物力有限,我们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们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我们没有办法去解决。中国政府提供的200万美元的财政支持可谓是及时雨,让我们能够为难民们做更多的事情。”

中国驻津巴布韦商务参赞陈宁考察难民营物资发放(高俊雅摄)

  中国驻津巴布韦商务参赞陈宁、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津机构的负责人于当日一道考察了难民领取资金、新难民领取生活物资等情况。根据联合国驻津机构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国援助资金一部分被用于购买玉米面、食用油等物资,发放给新抵达难民,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发放到了难民手中,还有一部分用于支持包括水处理、建设养鸡场等在内的改善难民民生的项目,“来自中国的捐款正在改善难民的生活”。

  “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向难民营提供资金支持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中国驻津巴布韦商务参赞陈宁表示。他强调,中国将通过派遣援津医疗队赴难民营义诊、派遣援津农业专家组为难民营的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继续为难民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