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新局面

2018-12-10 18:27:2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40年,弹指一挥,沧海桑田,40年,华丽蜕变。

  改革开放以来,技能人才也经历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过程。

  过去,在很多人眼里,学技术再有前途,也不如进入到体制内,旱涝保收、稳定,如今,这种观念正在逐渐的发生改变。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这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有大量的产业工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充当中坚力量,另一个方面的现实是,大量的人力资源因为没有真正掌握高技能制造技术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工匠精神”的缺乏,让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迈进之路格外艰难。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工匠精神”被屡屡提及和提倡的背后,是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制造业人才的极度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短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及回报都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导致技能人才青黄不接,产业升级也因为受到人才匮乏的影响而延缓进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各种政策,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企业培训的战略规划,为全社会职业培训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具体举措。

  在政策保障的同时,以赛促训、以赛选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正在逐渐形成。据统计,从2014年开始,我国每年举办国家级一类大赛10余项、国家级二类竞赛50余项,参与竞赛人数达到1000多万人,涉及的竞赛职业工种有上百个。同时,各地区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各类省级竞赛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等活动。2011年以来,我国组团参加了4届世界技能大赛,成果丰硕。2017年10月19日,来自江苏常州技师学院的宋彪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对技能人才尤其是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进行重奖,以此激励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在这一点上,江苏省有大手笔——江苏省对宋彪给予了重奖80万并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优先推荐评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更让人期待的是,2017年,上海市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并成功获得举办权。在大会确定上海取得举办权前,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达对上海市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坚定支持,承诺上海一定能为世界奉献一届富有新意、影响深远的世界技能大赛。这都体现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过程,也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努力开创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何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