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

2018-12-13 10:18:2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民生改善成就卓著,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其中,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为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扶贫开发,让广大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要抓手。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已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并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一共减少了7.4亿,相当于目前整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约97.5%,2017年末则降到3.1%,其中有17个省份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3%以下。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若以天计算,在这40年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天减少贫困人口5万多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3年到2017年,按现行贫困标准,我国农村减贫人数分别为1650万、1232万、1442万、1240万、1289万人,每年减贫人数均在1000万以上。5年来,农村累计减贫近7000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减贫1370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末的3.1%,其中有17个省份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3%以下。脱贫攻坚,让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取得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量众多、致贫原因不尽相同的现状,我们不断创新扶贫脱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聚合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采取非常之策,动用非常之力,用“精准”来解决“谁贫困、扶持谁”的问题,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输血”的同时更加重视“造血”,积极鼓励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使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我国的减贫成就,也为全球减贫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贫困发生率也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指出,中国在全球减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向“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致贺信时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迈向全面小康的重大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从现在到2020年,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关键期。当前,容易脱贫的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大多是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可以说,脱贫攻坚战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越需要非常之力、非常手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按照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继续坚持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扶贫经验,聚集各方磅礴之力,真抓实干,较真务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消除贫困,补齐民生短板,使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共同富裕,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