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民生成就凝聚民心

2018-12-18 09:27: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韩宇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发展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新农合为例,若是放在40年前,亿万农民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后来逐渐推进,如今新农合对农民的保障越来越力度。有农民说:“门诊报销50%,住院报销70%,只要拿着社会保障卡刷一刷,缴费、结算都办妥了!”

  一言以蔽之,党中央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民生保障网织就得越来越密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七大方面的民生建设,无不取得显著成效,有人说,以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支柱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结束了数千年来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历史。此非虚言。亿万农民有了社保,不仅可减少后顾之忧,更能感受到制度优势,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滋味。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改革开放的落脚点是什么?发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吗?不弥补民生短板,不让人民得实惠,不满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谈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又谈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如此,又如何得民心、聚民力?正如古人所称:“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民生无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尽管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民生成就,早已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我们深知,民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务求扎实,开空头支票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早在5年前,总书记就提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与单纯的老有所养相比,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无疑更有难度,也更具挑战性,但是,为了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需要不断在民生领域发力。

  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民生事业发展重心是民生质量提升问题。此言不虚,党的十九大已给出具体方向,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转化,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长。换言之,民生质量提升,不仅体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还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古人说,“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如今,我们对民生的理解早已超越这个层次,不只是富民,也不只是厚民,而是全方位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这样的民生定位,无疑更高端,也更深孚民意。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一定程度上说,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只要高度认识民生的重要性,只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大民生”观,不仅亿万人民可共享发展成果,更能越发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魅力,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挺进。

  (王石川 国际在线特约评论员)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