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识到心灵,人与自然如何关联

2019-06-07 10:01:58|来源:光明日报|编辑:吕冬

  【记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与水、霜与雪、云与林等总是成对出现,相映成趣。其中既蕴藏了山水田园不分割的整体思维,也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

  在世园会中国馆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光是“天地人和”“四时景和”“山水和鸣”“春江风和”“祥和逸居”“和而共生”这些极具韵味的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来回读上几遍。此外,无论是6米高的“生态墙”,还是以永生苔藓及动态光影呈现的《千里江山图》,抑或是“水井”视角下的飞瀑景观,无一不彰显出世园会中国馆的“中国气派”,无一不是对中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传统智慧的尊崇。

  让建筑回归自然。别具匠心的中国馆建筑本身也是对“和谐”智慧的致敬。这柄“会呼吸”的如意,借鉴了人类早期巢居和穴居的古老智慧,因地制宜创造出独特景观,走进它的每一个人沉浸其中,品味人与自然的朴素关系。先进的地道风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和上千块太阳能光伏板的应用,让我们看到未来实现“绿色生活美好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从农耕时代到现代社会,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同样,对这种关系的调整也从未止步。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等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人对与青山绿水共欢的向往,对与日月星辰同醉的憧憬,也从未像现在这般强烈。在河北,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成新的网红“打卡地”;在北京,一场冬雪就能激活一场关于城市文化的讨论;在浙江,美丽乡村的建设摘得“地球卫士”的至高荣耀……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迎接绿色生活时代,有赖于每个个体于细微处绵久用力,离不开每个个体从生活点滴开始的建构。让绿色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信仰”,让适度和低碳消费成为社会的流行风尚,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出人们的环保热情,通过多个路径从智识到心灵推进人与自然的关联。当更多人成为“创新扩散S曲线”上的那前5%或者1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也就可期了。

  对人与自然关联的认识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位。水位的抬升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世间事往往因为得之不易而更加值得去求索。有人说,北京世园会推开了一扇窗,重新激活了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北京世园会终有闭园的那一天,但我们对“绿色”的思考永无止境。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07日 08版)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