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各地民众喜迎端午佳节 弘扬先贤家国情怀

2019-06-07 10:41:1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颜观潮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闾陈雨、王烨):今天(6月7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迎接端午的到来,裹粽飘香、龙舟竞渡、祭拜屈原……中国各地民众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既传承延续两千多年的人文精神,又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先贤的家国情怀,品味民族的优秀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各地风俗各异。纪念2000多年前爱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屈原,是全体华人公认的端午源头。相传屈原被佞臣所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后世的中国人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包粽子,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其含义就是要驾龙舟拯救屈原、要避免鱼鳖虾蟹破坏屈原遗体,这些传承至今的民俗表达了中国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

  中国人过端午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要吃的粽子,是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河北邢台54岁的王玉凤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孩子们忙,聚到一起的时间少,今天大家一起包粽子,让她感受到浓浓的端午情。

  王玉凤说: “一家人围到一起,就是包粽子,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那时候就是柴火火、大铁锅,晚上把粽子放到锅里煮。那时候没有现在这种蜜枣,都是红枣,带皮儿的那种。现在花样多了,有长江米、圆江米,里面可以放花生豆啊、红小豆啊,还有南方那种肉粽。”

  和自己包粽子过节的王女士不同,90后男孩巩烁选择从超市买粽子过节。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粽子改良了各种新口味,但自己还是会怀念过去的传统粽子。

  巩烁说:“现在粽子的味道都特别稀奇,有咖啡味、桃子味,没吃过就想尝尝,但是总感觉还是以前比较传统的粽子会更好吃,因为毕竟家里人会一起去包粽子,就是大家坐一块儿包粽子的感觉还是挺让人怀念的。”

  十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尽管各地民众过端午节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最普遍的共识,爱国也是端午节最核心的主题。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周秉高说:“屈原的巨大影响,必将会影响全球华人、亿万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起对中国梦的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民间唱诗、斗诗,怀念屈原,由来已久。

  作为秭归端午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和独特的文化现象,端午吟唱诗会成为端午文化节必不可少的主题活动。《离骚》、《天问》、《九章》这些伟大的作品,似乎每一个秭归人都能够朗诵和吟唱。当地人郝明月告诉记者:“作为秭归人,对于屈原文化,人人都是传播者,事事都可以传播。”

  屈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蕴含其中的浪漫主义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屈原的人格也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树起了一座丰碑。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景仰屈原心系国家命运、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爱国情怀和高洁品格。

  在北方,河北唐山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原创诗文朗诵活动,活动主办方还面向全球华人征集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原创诗文。参加活动朗诵这些诗文的唐山市民董慧婧女士说:“屈原那种爱国主义的精神,那种家国情怀,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今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强,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女士认为,节日本身是一种流变的传统,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过节方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端午节传承至今,更重要的是这个节日所蕴含的生活价值、民族和国家认同感,不管在当下还是未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勃说:“各地的人们都会发展出非常丰富的节日活动,体现我们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也真正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虽然在不同的地点,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都来过这样的一个节日,是对我们形成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国家的认同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像端午节里面有很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它的一种顺天应时的精神。它所富含的这样的文化内涵在当下、在未来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就是它很值得我们去传承。”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