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广东南雄:红歌传唱八十载 长征精神代代传

2019-06-23 09:05:2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赵宇静

  《记者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团队继续在广东南雄采访,从乌迳镇新田村来到了油山镇上朔村,一起来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6月22日,再走长征路第12天,广东南雄。

  油山镇上朔村是老革命根据地,也是南雄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和游击队活动据点,群众基础好,红军在乌迳镇新田村打下第一场胜仗后,把油山镇的上朔村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休整和宿营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团队离开乌迳镇新田村,不到40分钟路程,就到达了油山镇上朔村。

  我们来到油山镇徐氏宗祠的时候,镇上的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在这里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孩子们为了这次活动,特地戴上了红军帽,穿上了红军衣,他们唱的这首歌叫《当红军歌》。

  央视记者 宝晓峰: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红军标语,红军当年在徐氏宗祠宿营时在墙壁上写下了《当红军歌》,这首歌号召年轻人当兵就要当红军。80多年过去了,墙上的曲谱和歌词依然清晰可见,这首歌也从那时传唱到了现在。

  红军后代黄树材告诉记者,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是唱着《当红军歌》长大的,每当他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牺牲的曾祖父和外曾祖父。经历了85年的风风雨雨和历史变迁,墙上的《当红军歌》是怎么保存到现在的呢?

  红军后代 红军故事义务讲解员 黄树材:当时得以保存下来,是老百姓用泥巴把它裹住,所以当时也没有被国民党炸毁。红军主力部队走后,在这里坚守三年游击战争,势力是相对比较薄弱了,老百姓也不敢公开(唱),有时候就私底下在传唱。

  在墙上代代传承的《当红军歌》,如今被写入了油山镇的校本教材,当地的小学生不光会唱红军歌,有的还当上了红军故事的义务讲解员。

  广东南雄油山镇大塘中心小学 谢逸:红军当时走长征的时候来到了上朔,给老百姓分了粮食,给他们砍柴打水,老百姓们也很爱戴红军。但是红军不愿意打扰老百姓,他们就来徐氏祠堂这里居住,或者在大街上露宿。

  油山镇的老百姓历来就拥护红军,早在1932年7月的水口战役时,上朔村出动几百人上前线挑子弹、抬担架、抢救伤员。红军长征路过坪田坳村时,老百姓心疼红军战士,用当地这种叫作藤婆茶的植物,为红军治疗脚伤。

  广东南雄油山镇坪田坳村委会茶田村村民 彭嗣耀:我听我曾祖父说,红军是为我们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那个时候走长征,他的脚起了泡,我们老百姓把它采摘下来,晚上用它来泡脚,第二天它可以消毒。当年红军和我们老百姓融成了一块。

  央视记者 宝晓峰:这里是油山镇的红军长征广场,广场四周都是表现长征故事的壁画和弘扬长征精神的标语,广场中央的步道上雕刻着一串串脚印,它寓意着不忘初心,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7年以来,油山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岀了一条重走长征路的徒步旅游线路,以红军长征广场的人民会堂为起点,途经油山革命纪念碑等多个革命遗址,最后到达粤赣界碑处,全程25公里,以纪念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人们通过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长征的坎坷历程,学习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罗维道少将之女罗霞 熊应堂少将之女熊苏苏:又想到了我们的前辈,他们战争过的、打仗过的地方,不容易。我们走他们的路,再重新回忆起他们当年在这里战斗过的情景,使我们倍加兴奋。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下去,代代相传。

  从传唱85年的红军歌谣到重走长征路的徒步旅游,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原标题:记者再走长征路丨广东南雄:红歌传唱八十载 长征精神代代传)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