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中国新疆阿拉尔的筑梦人

2019-07-08 17:13:0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地窝子”外观

阿拉尔新城俯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魏宇晨、李宇):新疆阿拉尔市被称为是中国距离沙漠最近的城市。该市人民政府2004年挂牌成立。现在,这里已由漫天黄沙的荒芜之地变为绿树成荫的园林城市;一批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也应运而生。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筑梦人为新城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90后”女孩儿杨雪薇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首席讲解员。“如果你来到阿拉尔市,那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是你必来之地。昆岗文化(昆岗是古代对于新疆阿拉尔以及塔里木古河道周围地区的古称)、西汉张骞出塞、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屯垦戍边、阿拉尔新机场建设正式获批……从古至今,当地的发展建设脉络都汇聚在此。”

  60多年前,为改变当地生存条件、推动城镇建设发展,大批解放军就地转业,白手起家建新城。他们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的戈壁沙漠开垦土地、种植棉花。杨雪薇的爷爷就是当时迁移到阿拉尔支援建设的。那时杨雪薇还未出世,其爷爷带着还没上学的雪薇爸爸——杨华及全家人,从物资条件较好的南京几经辗转来到漫天风沙的阿拉尔。回想起这些年的变化,杨华十分感慨:“不瞒你们说,那时候(这里)就只是个城市的雏形,跟内地一个乡一个镇都没法比。到处还灰天灰地的,到处都是塔吊、到处都在搞建设。经过这14年的发展,现在(阿拉尔要)做南疆地理中心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了。”

新疆阿拉尔图书管理员张晓婷

杨雪薇一家 摄影 魏宇晨

  杨华回忆,2011年,阿拉尔启动了生态工程建设。至今为止,沿阿塔沙漠公路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都已建起长达13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杨华坦言,感受最深的还是居住的变化。阿拉尔处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常年遭风沙侵害,当地多数居民只好住在简陋的住所——“地窝子”里。随着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杨华一家也从“地窝子”搬到了百平米的商品房。

  阿拉尔从黄沙弥漫的荒芜之地发展为塞上江南,靠的是一代代兵团人辛勤的汗水与无私的付出。在杨华看来,女儿在纪念馆讲述历史,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祖辈精神最好的传承。

  在颇具现代感的阿拉尔文化图书馆,记者碰到了另一“90后”女孩儿张晓婷,她家老人也都是支边军人,父母则均是塔里木大学的老师。她告诉记者,大学的时期,她考到内地。毕业后,她放弃月薪过万、周游各地的讲师工作岗位,重新回到阿拉尔。谈及原因,她说:“我觉得我们学到了东西就应该去回报,去干一点自己能干的事。特别是我在外面待过,有很多在外面看到的东西,这边还没有去开展,还没有去落实,这时候我就可以把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想法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去实现。” 

  张晓婷说,阿拉尔是个崭新的城市,蕴含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据了解,阿拉尔市政府不仅建起了图书馆、文化馆和大剧院,还将着力推进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在现有棉花种植基础上,大力推进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等配套设施建设。而今,越来越多的像杨雪薇、张晓婷一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反哺阿拉尔,希望自己和阿拉尔一同成长,把阿拉尔建设得更加美好。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