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习近平这些“家常话”格外暖心

2019-09-13 21:34:0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杨玉国

  中秋月圆夜,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秋佳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团圆和睦的向往,承载着和谐融洽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的8位老专家回信,赞扬他们对“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的坚守,勉励大家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万家团圆之际,我们一起来听听习近平的“家常话”,感受人民领袖心中的家国情怀。

  常回家看看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2015年中秋节前,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他特地为当地华人带来故乡的月饼,表达祖国人民的一点心意,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习近平的“家常话”,植根于广博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密码,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广大海外游子倍感温暖。

  不能忘了人间真情

△视频 | 2017年1月26日,习近平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

  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连用三个“不要”提醒大家,再拼也不要遗忘了人间真情。总书记的“家常话”,关怀了多少四处奔波的追梦者,点醒了多少埋头忙碌的职场人。曾几何时,距离太远、工作太忙、日夜打拼等等,经常成为人们忽略亲情的借口。血脉亲情,隔山隔水隔不断,团圆和睦是中国人传统而朴素的愿望,总书记提醒人们要格外珍视至亲至美的人间真情。

  习近平总书记就是重视家庭亲情的典范。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不同时期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合照:他推着轮椅上年事已高的父亲、他牵着母亲的手散步、他与夫人彭丽媛合影、他骑自行车载着年幼的女儿……

  家和万事兴

△视频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节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习近平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在给父亲习仲勋的信里,他深情写道:“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他也记得儿时随母亲买小人书《岳飞传》的细节:“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

  家风家教,春风化雨般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不止一次敦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始终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2001年,家人为习仲勋举办88岁寿宴,是难得一次的大团聚。当时习近平公务繁忙,实在无法回家,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深情的拜寿信。习仲勋听完来信,非常理解儿子,向家人、子女和亲朋们说:“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