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 | 习近平心目中那些“圆”
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曲线。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它象征和谐、寓意圆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是中国式美学与哲学精髓的经典统一。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过圆,无论是两岸团圆、民族同心圆还是圆梦复兴,都饱含着他对人民深厚的情感,承载着他浓重的家国之思。
又是一年三秋过半,清风把酒明月来邀。天上月圆圆,盘中饼圆圆,再次回味习近平那些牵挂、祝福与期盼,我们更加期待两岸团圆、人间事圆、复兴梦圆。
两岸团圆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几行诗,写尽了两岸分隔的无奈和伤痛。
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
“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有关台湾的事情,要经常会见台湾同胞,也结交了不少台湾朋友。”2013年,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先生时,习近平回忆起了在闽工作的那段日子。
从“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的招商引资思路,到推进闽台直航结束两岸48年没有商船通航的历史,在离台湾最近的福建省工作了17年之久,习近平一直为两岸团圆倾力付出,做了许多拉近两岸关系的实事。
1999年,李登辉鼓吹分裂祖国的“两国论”给两岸关系蒙上一层灰霾。为了给在闽台商安心,当年8月10日,习近平在关键时刻主持召开座谈会,告诉大家“不论两岸关系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将切实依法保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这是他就任福建省代省长的第二天。
丰富的对台工作经验,造就了习近平对两岸关系的深刻认识,也让他更加心心念念期盼国家统一、骨肉团圆。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式举行会面。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他们从大厅两侧同时走出,将手伸向对方,紧紧握在一起。这个长达80秒的握手,让两岸同胞都为之动容——虽然分开得太久太久,但大家从未放弃过要走在一起的努力。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深情讲述,说“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沉痛回忆“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他发出挚切召唤:“中国人要帮中国人”、“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这些话在两岸人民心中激荡起共同涟漪,为两岸关系拉开了新的历史帷幕。
“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切切地期盼着团圆的那一天,并且坚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民族同心圆
在新疆,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1949年解放后,有位叫库尔班·吐鲁木的老人一直想去北京见毛主席。他不知道火车,也不知道汽车,于是就想骑着自己的毛驴上北京。1958年,他终于在北京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
库尔班大叔的后人激动地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女儿一家人的回信中,提到自己从小就知道这个故事。他在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秋之际,也正是石榴丰收的好时节,石榴形状浑圆,象征着一团和气、吉祥如意,也是中秋赏月与家人共食的佳品。习近平喜欢用石榴比喻民族团结,无论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调研,还是两会期间下团组,他多次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一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
既然是“圆”,就一点也不能少,谁也不能缺。只有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个“同心圆”才算完满。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扶贫工作时,习近平在农家火塘边与当地百姓围坐交谈,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藏族同胞喜欢跳一种叫“锅庄”的舞蹈,大家伙的手拉成一个圆形,顿地为节,连臂踏歌。2011年7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焰火晚会在拉萨举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参加,在全场群众的欢歌笑语中,他走下舞台,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群众手拉手,共同跳起了锅庄。习近平与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渊源深厚,1998年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他就长途飞行3000多公里,送援藏干部进藏上岗。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时,习近平来到一个藏族村庄,他参观了乡亲们的新家,和他们亲切地拉起家常。临行时,藏族同胞们挥舞着哈达,高喊“扎西德勒”,依依不舍同与总书记握手话别。
独龙族聚居在云南省贡山县的峡谷深处,新中国成立前还保留着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形态,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个民族人数才7000多人。很多人对这个地处偏远的民族知之甚少,但习近平两次给他们回信。在第一封信中,他真诚地诉说:“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2019年4月,习近平给他们回了第二封信,由衷地祝贺他们实现整村脱贫,鼓励大家“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落地为骨肉,何必亲兄弟。共同生活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共同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56个民族相亲相爱、众志成城,心手相连绘出同心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实根基,也是习近平念兹在兹的美好心愿。
中国梦正圆
当人们谈起“中国梦”时,总会回忆起2012年年底历史性的一幕。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向世界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雄鸡一唱天下白。一百年前先贤在积贫积弱、民族危亡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百年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至今,这个梦想仍然让十几亿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整个民族的共同利益,是一部无比壮丽的英雄史诗。
2013年,习近平对这个梦想作出了更具体更有温度的解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安全的食品、干净的用水、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氛围还有温馨的家庭,是最基本的意愿,这些目标的实现,最能唤起大家奋斗的力量。
迎着这些既定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克服外部复杂因素的重重障碍,积极化解国内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搭好了通往梦想的坚实阶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催促着追梦的行人。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雄安新区建设、乡村振兴……一次又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见证着逐梦的勇气。
自贸试验区改革深化拓展、审批服务便民化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串又一串脚印写就筑梦的篇章。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历史的承诺,也是时代的新声。
再过半个多月,我们将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中秋节,注定浓墨重彩。复兴路上,我们与总书记同心同德,携手共看:中国月正圆,中国梦正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