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2019-10-15 17:13:2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中国政府周一(14日)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深入阐述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充分展示中国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提出了未来中国粮食问题的政策主张。白皮书开启了世界了解中国粮食安全的大门,也有力证明了中国始终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积极力量。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1995年,美国作家莱斯特·布朗出版《谁来养活中国人》一书,预测2030年中国将面临粮食供给不足问题,并将严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白皮书用事实给出了强有力回应,14亿中国人非但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奇迹。

  70年来,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白皮书介绍,目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近年来,进口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75.4%,稻谷和小麦占比不足6%。这充分说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良好,中国人的饭碗有着坚实有力的保障。

  中国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比1996年提高42.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有了鲜活生动的实例。

  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比如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中国已取消相关农产品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大幅度削减除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的进口关税;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2018年,包括大豆等油料和饲料在内的粮食进口总量为11555万吨,比1996年增长944.8%。这表明中国正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主动分享中国粮食市场资源,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

  其次,不断与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1996年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了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中国派遣的技术人员占项目组总人员60%。中国的杂交水稻已走进了马达加斯加、越南等几十个国家,国外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杂交水稻列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首选技术。这足以证明中国在解决世界范围内饥饿问题时展现了大国担当和作为。

  当今世界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国际粮食贸易面临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干扰,不稳定因素增加,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消除饥饿目标任重道远。

  对此,中国提出四点主张: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这是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在维护世贸规则基础上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与各国一起让饥饿和贫困从地球上消失的决心。(国际锐评评论员)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