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守护澳门的青春岁月(上)

2019-12-09 19:05:50|来源:解放军报|编辑:杨玉国

  

  △军营开放日,女兵摩托车驾驶课目演示。资料图

  默默的守护,热血的青春。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中国军网记者走进驻澳门部队——

守护澳门的青春岁月(上)

  ■中国军网记者 宋明亮 孙伟帅 何友文 通讯员 方钊

  羌塘古谣说,当汗水灌溉在脚下的土地上,再遥远的地方也会变成故乡。

  摘下墨镜和帽子,孟苗习惯性地甩了甩头发。短发飞扬,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色彩。几分钟前,这名身材高挑的女兵和战友们一起,在驻澳门部队军营开放活动中进行了摩托车特技表演。孟苗用双手搓搓脸,露出一个好看的笑容。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离开活动现场,孟苗不自觉地哼唱起了《七子之歌》。

  20年前,几乎与她同龄的澳门女孩容韵琳用纯真的童声演唱了这首《七子之歌》,澳门,也在这充满期盼的歌声中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那一年,正在读小学的孟苗“天天都在唱这首歌”。活动课唱,歌咏比赛唱,就连那一年春节的家庭聚会,她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唱过。

  只是,那时的她对歌中这个叫“Macau”的地方完全陌生。她也更不会想到,20年后的今天,她会成为守护“Macau”的一名人民子弟兵。

  

  △官兵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孙伟帅 摄

  和孟苗一样,澳门,对许许多多守护在澳门的年轻官兵来说,都曾只是历史课本中洗刷百年耻辱的考试题,是地图册上与广东珠海连接在一起的南方小岛,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那一句陌生发音……直到,当他们来到这里,守护这里,一切都在他们心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额头的汗水渗入脚下的土地,这里不再是陌生的地方,而像自己的家一样亲切、自然。”许多驻澳门部队的官兵这样理解着自己守护澳门的青春岁月。

  而这片被称为“莲花宝地”的土地,也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年轻人的守护,也愈加青春飞扬。

  风景

  有一种风景,穿着军装站在哨位上更能领略它的美

  太阳还未完全沉入海平线,驻澳门部队凼仔营区周围的建筑便已渐次亮起了霓虹。

  “就像从天而降的光环!”驻澳门部队战士李辉扬的眼里闪着光,用开心的语气形容着他站哨时看到的景色。

  李辉扬口中的“光环”是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购物中心和赌场——威尼斯人。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与凼仔营区仅一路之隔,站在营区一侧的门岗,刚好可以看到威尼斯人建筑的全貌,威尼斯人的对面则是著名的银河酒店。两座豪华建筑的LED屏24小时不间断播放着广告,夜幕降临,它们的灯光又会同时亮起,流光溢彩,照得周围也宛如白昼。

  驻澳门部队的官兵们这样形容他们所处的环境,操场对着赌场,礼堂对着教堂,岗楼对着酒楼。李辉扬在今年8月轮换进澳。这样的景色对从未到过澳门的他来说,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执勤哨兵交接哨。宋明亮 摄

  经常在营门口站岗,李辉扬对眼前的繁华无比熟悉,他知道那里的灯会在几点钟亮起,又在间隔多久后有所变化。可即便看过无数次,他依旧觉得“这是心中最美的风景”。

  澳门回归的那一年,李辉扬出生在广州。在来到驻澳门部队之前,他曾来过澳门。不过,当得知自己被选拔到驻澳门部队时,他“有点懵”。

  和其他战友一样,李辉扬对澳门充满了未知与好奇;但和其他战友不一样的是,李辉扬在更早的时候,就明白了来到这里的意义。

  新兵授衔时,有着30多年兵龄的父亲一身戎装出现在李辉扬面前。父亲从托盘中拿起那一副列兵肩章,郑重其事地为李辉扬佩戴好,站在一旁的母亲细心地为他整理衣袖。望着已经高出自己大半头的儿子,父亲用力点了点头,然后拍拍李辉扬的双肩,轻声说:“长大了!”

  当军装遇到军装,当“一道拐”遇到“四道拐”,当一个儿子第一次以这样的姿态面对父亲,李辉扬“激动得差点流泪”。那一刻,他明白了父亲口中那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欣喜。李辉扬用力抬起右手,向父亲、向“老班长”庄严敬礼。那一刻,他懂得了父亲坚守几十年的意义。

  

  △李辉扬向父亲敬礼。资料图

  2019年8月29日,一个让李辉扬终身难忘的日子。夜色中,李辉扬和战友们整齐列队,身后,一辆辆装甲车排成一条线,耀眼的灯光勾勒出士兵的轮廓。战车在夜幕中行进,李辉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通过海关时,李辉扬从装甲车的潜望镜中好奇地向外望,只见澳门海关人员正站成一列向着铁甲长龙挥手致意。李辉扬鼻子陡然一酸,眼眶发红。

  “凌晨时分,在澳门还有人为我们彻夜守候,简直太暖了!”回忆起轮换时的场景,李辉扬很是兴奋。他曾在儿时见过父亲的战友们等待着父亲执行任务归来,也曾切身感受与母亲一起在家中等待父亲的滋味。如今,自己变成了那个被等待的人,李辉扬觉得被温暖与幸福包围着。

  “一定要为这里做些什么!”李辉扬坚定地说。

  街对面,威尼斯人和银河的灯光在漆黑的夜幕下绽放出全部光彩。李辉扬眯起眼睛眺望远方,说:“我站岗时,看过它们的灯光秀,特别漂亮!虽然我刚来了几个月,可是也觉得,这里的美好风景多少是有我的贡献的。”说完,他腼腆地笑了。

  海风轻轻吹过,望着眼前这个大男孩,我终于理解了他为什么觉得这里是他“心中最美的风景”——因为这里的霓虹闪烁,更因为这里有他的全情付出。

  不过,对李辉扬来说,也只有在休息时或在操场跑步时,才有机会好好去看看街对面的景色。“只要站到哨位上,就要高度警戒”,脑子里始终绷着这样的弦,仿佛让他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接过钢枪,站上岗哨,就绝不能让意外发生。

  

  △澳门市民争相与哨兵合影。资料图

  不仅如此,在游人如织的街道上,李辉扬和战友们时不时就会成为拍照的背景,甚至有人专门从街对面跑来,站在岗亭前和全副武装的官兵合影。越是这样的时候,官兵们越是不敢放松——游客们手中的照相机,就像一盏盏聚光灯般打在他们身上。

  与这样的繁华景色相比,驻澳门部队特战连连长李杨春更喜欢看营区另一侧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每当看到窗内透出的温暖灯光,李杨春总会想起远在山东的亲人。他也曾在除夕夜站岗,绚丽的烟花在他身后的夜空绽放,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他眼前穿梭,他甚至能听得出“有不少人是从老家那块儿来的”。

  这样的场景总会让李杨春觉得心安。他觉得,这正是他们付出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繁华的闹市街头,还是宁静的万家灯火,对于驻澳门部队的官兵来说,心中有信念,眼中的风景就有不一样的色彩。“有一种风景,穿着军装站在哨位上更能领略它的美。”

  守护

  澳门记不住我的名字,但会永远记住我们绿色的背影

  打开手机上的地图,骆涛以极快的速度指出了澳门十月初五街的位置。

  十月初五街,是澳门一条极有名的老街。早年间,十月初五街人声鼎沸,各大行业都在这里开设店号,其中以海味杂货店居多。那时,十月初五街还沟通了沙梨头和中国城的中心,可以算得上老一代澳门人心中有名的“商圈”。时过境迁,十月初五街虽已不复当年“CBD”的繁盛,但那里仍是一条充满了老澳门气息的地方。

  骆涛在2017年夏天之前,只知道十月初五街这个名字,却从没有去过。直到那场天灾来临,骆涛和战友们第一次来到十月初五街,用一种最特别、最温暖的方式。

  2017年8月,澳门遭遇了53年来最强的一场台风——“天鸽”。当时,身处珠海基地的骆涛看着窗外被强风吹得左右摇摆的大树,心中便对澳门的灾情有了预估。果然,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澳门陷入瘫痪状态——树木倾倒在路上,海水倒灌进城市,很快,断水断电的市民迫不得已蹚着没过小腿的水走上街头,清理自家的垃圾。

  那一晚,驻澳门部队营区内的电话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有预感,接下来他们将要投入一场“战斗”。很快,骆涛和战友们接到命令,迅速开赴澳门城区,帮助澳门市民抢险救援。

  “当时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坐在我对面的骆涛回忆着,“只记得雨水打在东风卡车蒙皮上的声音,像鼓点似的,听着让人着急。”

  

  △驻澳门部队参与救灾工作。资料图

  当一辆辆卡车到达救援地点,刚下车的骆涛就听到有市民用粤语大声喊了一句:“解放军来了!”接着,他看到许许多多澳门市民走了出来,不少人跟着叫到:“解放军来了!”

  一瞬间,骆涛的记忆被拉回到9年前。

  那天下午,正在教室里做题的骆涛突然感觉到剧烈的晃动。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楼道里有人大喊“地震了”。一时间,所有人慌张地向教室外冲去。最终,在老师的指挥下,所有同学被安全疏散到学校操场。一转身,骆涛才看到,距离教学楼不过几十米的一座尚未完工的楼房已经坍塌。尘土飞扬中,骆涛被吓蒙了。

  那一天,是2008年5月12日。骆涛所在的地点,正是四川成都边上的一个村庄。

  在骆涛的记忆里,至今还留着当年地震后的那些断壁残垣,但也珍藏着困苦无助之时,出现在废墟之上的那一抹迷彩绿。

  “解放军来了!”有人站在村口大喊。那一刻,骆涛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安全感。

  那一年12月,骆涛参军入伍,为了儿时的梦想,更为了绝望中那一句“解放军来了”。

  “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眼前的这名四川小伙,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讲起两年前的事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在他的眉宇间,我看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官兵们自编自导的节目“三天三夜”回顾了2017年8月军民携手抗击台风“天鸽”的场景。资料图

  救援在夜雨中展开。狭小的街道被垃圾堵得水泄不通,更要命的是,这条以卖海货为主的街道,商铺中鱼虾已经泛白,在海水的浸泡之下散发出阵阵恶臭。骆涛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第一个挽起袖子,抡起铁锹,投入战斗。装满了垃圾袋,就用手一大包一大包搬到来时坐的东风卡车上。

  从满目疮痍到焕然一新,这场救援持续了三天三夜。

  没有真正经历过那场风灾,没有真正抵达那条被海水浸泡的街道,我们很难想象当时骆涛与战友们面对了怎样的困难。现在,驻澳门部队军事展览馆里,展出着当年救灾留下的照片,从照片中,我们试着去体会那三天三夜的不易。但随着那一幅幅照片,我们看到了澳门市民从一筹莫展到喜笑开颜的过程,而这,都因为有驻澳门部队的及时救援。

  “那一次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为人民服务’。或许,澳门记不住我们的名字,但会永远记住我们绿色的背影。”骆涛感慨地说。

  后来,骆涛知道自己救援的地点正是十月初五街。打那之后,这个曾经只知道名字的地方,变成了骆涛生命中一个闪亮的坐标。

  对骆涛来说,那一场救援体会到的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成就感,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被需要感,而对于澳门市民来说,那是一种“回家真好”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管刘寒和裴莹。资料图

  在那场救援中,驻澳门部队女兵管刘寒和裴莹意外成了“网红”——她们在救援间隙坐在路边休息的照片,在那一年成了网络热搜,许多人称赞她们是“澳门最美女兵”。

  “我们当时和男兵干的是一样的活,清淤、搬运垃圾,包括后来的消杀灭工作,我们一样都没落下。”裴莹笑眯眯地告诉我,语气里是满满的自豪。

  这名长相清秀的女兵,是驻澳门部队文工队的一员。她和战友们平时既要参加军事训练,还要利用休息时间编排节目。只是,让裴莹意外的是,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竟能真的上一回“战场”。

  时至今日,在裴莹的脑海中仍然保存着这样一幅画面——

  那是救援任务的第二天,在她们即将离开街道时,一直站在不远处的几个澳门小姑娘跑了过来,把几个苹果递到她和战友面前。裴莹和战友微笑着拒绝,几个小姑娘马上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最后,经过带队领导的同意,裴莹和战友收下了那几个已经被洗得干干净净的苹果。裴莹不知道那几个小朋友在边上站了多久,但她摸到了苹果上掌心的温度。

  “参加救援的事,告诉爸妈了吗?”我问。

  “他们其实一直都在看电视。后来问我是不是也参加了救援,我才告诉了他们。”裴莹说。

  “爸妈也很担心你吧?”

  “他们还挺骄傲的。”裴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过,我觉得我和战友在守护澳门市民,他们也在守护着我们。”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宋明亮 孙伟帅 何友文 方钊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