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消费促产业、以产业带扶贫——年货大集里的扶贫故事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1-16 21:49:42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新疆馆里结账的顾客排起了长队

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新疆馆里结账的顾客排起了长队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汪渝):再过不久,2020中国农历新年就要到来了。此时此刻,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一场为期15天的年货大集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步行其间,你会发现,不管是一楼的临时摊位,还是二层的地方特色店铺,甚至还有天花板上垂下来的灯笼,整个场馆都被装饰得火红火红的,这是中国人表达喜庆的颜色。熙来攘往的人群流连在摆满各地特色产品的摊位和店铺之间:和田玉枣、青海牦牛肉、内蒙古大米……这里销售的1500多种特色产品都来自北京市对口扶贫地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一名消费者在消费扶贫年货大集上选购商品

一名消费者在消费扶贫年货大集上选购商品

  北京市民王大爷第一次来逛大集就买了许多东西,两只手上拎满了大包小包的年货。他对这次消费的体验非常满意。他说,“(价格)比较亲民、比较优惠。(我)买了新疆的(特产)、买了牛肉,刚才还买了这米,买点草原米。一气儿都能采购好了,各地方都有。我觉得这点挺好,又给老百姓带来福利,然后给贫困户也带来发展。”

  大集上的多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们来这里置办年货,是因为看中这里的商品有各个地方的特色、价格也比较实惠,同时也是因为在这里每购买一件商品都是在帮助各地的贫困农户打开产品销路,为国家的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老百姓的消费为企业带来利润,而企业也成为助力扶贫的主力军。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倡导下,中国各地的龙头企业纷纷参加到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事业中来。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新疆馆的店长聂威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新疆和田昆仑山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劳务雇佣、产品收购等方式带领和田周边1200家贫困农户创收,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扶贫项目又反过来促进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不断攀升。聂威说,“新疆大枣比较好吃,但在以前没有扶贫项目推广的时候,像超市上的这些(货)比较少,也没有渠道。通过政府的扶贫项目,在北京这个地方,我们进来以后就把超市和其他渠道铺开了,销量一下就提升上来了,几乎是翻了一番。”

  有的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欠发达,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企业在这些地方扶贫的时候,就需要主动去开发当地的产品。青海首农玉树公司北京分公司展厅负责人李兆龙告诉记者:“我们到当地需要非常困难地去寻找一些产品。因为当地这些产品都是从小作坊(生产)出来的,我们需要带动他们去寻找他们的一些(特色)商品,而且需要是符合北京地区标准的。我们(这么做)也是在扶持当地的一些产业。”

  李兆龙说,通过将青海玉树藏民生产的牦牛肉和青稞制品带到北京市场上销售,他所在的公司已经帮扶了235户贫困家庭,共计1345人,使他们平均每年每人增收大约8000元。

  在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的年货大集上,除了有在贫困地区开发产品带动脱贫的企业,还有带着自己的产品来找销路的“前贫困户”。来自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村的刘晓玲在“非遗扶贫”展位上向人们介绍家乡的妇女们创作的剪纸和布糊画作品。她说,以前全家4口人靠着她丈夫一个人打工挣的钱生活,日子过得比较困难。后来她参加了村里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学会了剪纸的手艺。现在她通过剪纸,一天就能创作价值百余元的作品,给家庭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打开销路。她说:“一般订单下来的少,我们人又多。一个人平均每月挣个5到6百的。它不是说一批挨着一批的订单下来,有时(闲着)一呆就是半年。这全靠找销路。”

  为了这次年货大集,刘晓玲和家乡姐妹们特意准备了十二生肖和福字图案的窗花,还有寓意喜庆吉祥的剪纸挂画,希望能得到首都老百姓的欢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新疆馆里展卖的挂毯

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新疆馆里展卖的挂毯

  据了解,本月8日开始的这场“消费扶贫”年货大集将一直持续到1月22日。在大集结束后,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作为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北京市商务局、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共同打造的常设平台,将继续为贫困地区生产的特色产品进入北京市场提供机会,助力“扶贫攻坚战”在今年取得彻底胜利。

编辑:张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