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擘画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新蓝图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0-10-30 20:49:52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就制定“十四五”规划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当前,中美关系形势严峻,美国对我国推行“脱钩”战略的重点,首先是所谓“科技脱钩”,意欲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打压,阻滞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步伐。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因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国外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必须立足自身,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鉴于此,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在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我国将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核心,将其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一个国家要想保持长久的经济竞争力,必须夯实实体经济。当今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更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各国围绕实体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此前经过对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的反思,开始推动制造业回流,大搞“再工业化”,甚至借疫情鼓动产业链“去中国化”、“本土化”,给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未来我国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我们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行业必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能搞体系内循环和“脱实向虚”。

  我国将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以此为依托构建新发展格局。长远看,扩大内需是我国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要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尤其依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但近年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经济开始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构筑起充满活力的巨大的内需市场,从而支撑起双循环格局。党中央高度重视内需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需求潜力巨大,扩大内需后劲无限。五中全会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对扩大内需发挥重大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还是搞好实体经济,抑或是扩大内需,资源如何分配都是一个需要认真权衡的重大问题。对此,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看得见的手”对经济干预过多背景下,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才能长久不衰。

  (作者: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梁生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