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走进缅甸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国家

2020-01-17 20:18: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广网|编辑:杨玉国

  央广网内比都1月17日消息(记者王雪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缅甸,您会想起什么呢?是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仰光大金塔?还是缅甸人民身上质朴的烟火气息?又或许,这些都仅仅是这个“神秘而可爱”国家的一个侧面。在这片充满信仰的土地上,超凡出世与凡尘入世在缅甸人的生活中彼此交融、相依相生。让我们一起走进缅甸。

  对于缅甸,很多人觉得她像隐于深山的修士,披着一层面纱,有点神秘,又有点神圣。她拥有非常丰富的旅行元素,山川、湖泊、原始森林、古迹、佛塔和庙宇。

  进入这个国度,仿佛有种走入时光隧道的感觉,而在穿梭回过去的旅程中,尤为不能错过的景色当属“万塔之城”蒲甘。关于蒲甘,有一句经典的描绘,叫做“手指之处,皆为佛塔”。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蒲甘王朝的历代君王先后在此建造的佛塔达万余座,现如今保存下来的约有2200余座。去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蒲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佛教遗迹不再是世遗的遗珠。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走进缅甸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国家

  位于内比都的缅甸国家博物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摄)

  进入缅甸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但这隧道可不是单程的,这不,体验了“过去”,记者再带您来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当下”看看。如果您是乘车进入内比都,那么进入的一瞬间,您马上就会被这座城市的辽阔所震撼。双向二十车道的水泥马路,整齐划一的路灯,种满大树的隔离带,交叉路口漂亮的大转盘,细节之处尽显气派。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走进缅甸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国家

  总统府不远处,双向二十车道的宽阔马路,马路一端的环岛挂上了中缅两国的国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摄)

  当车再往内比都市中心开,您会发现在政府办公区、议会办公区的路边,随处可以看到“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缅甸”“中缅友好合作不断发展”等标语。就在这其中一个标语的对面,记者发现了一幢恢弘的建筑。您猜是什么?就是国际会议中心。据了解,这是内比都召开大型国际会议的场所,先给您透露个消息,习近平主席此次的部分活动也是在这里举行。不瞒您说,这个国际会议中心和中国人也颇有渊源,它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建造的。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走进缅甸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国家

  图为缅甸国际会议中心(MICC)(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摄)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走进缅甸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国家

  图为缅甸国际会议中心(MICC)(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摄)

  说起中国,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对于缅甸人来说,泼水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年要放鞭炮、吃饺子、全家围在一起看春晚,缅甸人民则相互泼水代表祝福。

  在这儿记者给您普及一个名词,叫“胞波”。

  所谓“胞波”关系,就是兄弟关系,同胞关系。“胞波”之说源自缅甸的一个美丽神话。相传太阳的后裔与龙的女儿相爱,龙公诞下三枚蛋:一枚孕育出了中国皇后;一枚触地而裂,演化出宝石之国的缅甸国;一枚则变成了缅甸蒲甘王朝的始祖。中缅双方同是太阳和龙的后裔,同出一源,那便是亲戚,便是同胞。别小看这个“胞波”,这可是我们和缅甸之间独有的“暗号”,只能是对中国人民的专称。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这首歌,是上世纪70年代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陈毅。1957年12月14日,陈毅元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撰写诗《赠缅甸友人》,之后这首诗被铭刻在滇西瑞丽中缅边境的纪念碑上,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缅“胞波”情谊。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走进缅甸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国家

  沿途可见的欢迎标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摄)

  其实,“胞波”展现的是中缅双方对对方的强烈认同感,更是对二者关系的最好诠释。20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6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两国关系发展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和时代使命感。

  如今,“胞波”情谊更是体现在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中国对缅累计投资额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25%以上。2017年至2019年,中缅两国政府互办文化活动,每年派出文化互访团组接近50个。到2019年11月,中国游客入境缅甸的人数已近80万人次。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一连串的亮点数据足以展现中缅“胞波”情谊历久弥新,未来两国将如何打造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典范,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