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习近平浙江考察生态表明中国继续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0-04-02 11:21: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况历历在目。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了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正确的。”3月30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到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与当地民众交谈时这样说。

  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是一个特殊时期的考察:中国既要毫不放松疫情防控,又要加快复工复产,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全面”二字意味着不仅仅经济发展要达标,生态保护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

  习近平这次考察的余村,是中国生态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他提到“当年的情况”,指的是15年前,余村人靠挖矿山、建水泥厂富了起来,但与此同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问题。2003至2005年间,余村人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肯定村里这一做法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5年过去了,余村依靠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2019年,余村经济总收入达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正如习近平此次同当地村民交谈时所说,“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像余村这样“有新发展理念、走对路子”的,在中国不止一处。3月31日,习近平考察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这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但在二三十年前杭州城区扩容中,它的生态环境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同样是在2005年,获得保护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对游客开放。15年来,西溪湿地不仅改善了杭州城市生态环境,还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此次在浙江考察,将生态保护纳入行程,并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断,既表明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一切工作正在加快步入正轨,也表明中国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中国今年建成的小康社会一定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全面达标的“小康社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点暴发,世界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联合国4月1日发布的最新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疫情或致今年全球经济萎缩近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月底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或是负增长,经济衰退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面临巨大压力。不少人担心:中国今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会不会受影响?中国会不会为了经济数据增长,而重回过去的粗放型发展老路?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此次浙江考察之行清晰表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中国执政党都会坚守对人民的承诺,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也给推动绿色发展带来启示与动力。正如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所说,“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凶猛的病毒,人类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尽量避免或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机中赢得主动,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而言,绿色发展早就在做加法,甚至做乘法,不断提供新的消费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据相关机构估算,中国绿色经济产值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万亿元,约占GDP的8%;到2035年,有望达到GDP的10%以上。不少经济学家预测,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绿色经济增长。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评价说,中国在履行《巴黎协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他强调,中国从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和绿色经济中获益的事实,为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经济增长与应对气候变化不可兼得提供了一个“主要反例”。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这是中国对未来的承诺,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的关键所在。(国际锐评评论员)

标签:国际锐评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