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尊重经济规律 中国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0-05-22 17:25:1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 杜军帅

  国际锐评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当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在中国政府22日向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强调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并在城镇新增就业、居民消费价格等宏观调控领域提出量化指标。可以看出,这套目标体系为中国今年经济社会工作做出了部署,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恰恰体现出对经济规律的尊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正如报告指出的,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在此背景下,不设定具体经济增长目标展现了中国政府一贯的实事求是作风,有利于中国人民更加专注地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还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是有一套目标体系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内容客观上已经融入其他相关指标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就业、保民生、脱贫攻坚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等量化指标,充分体现出中国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澳大利亚《金融评论》评价说,中国政府没有遵循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传统,而是优先考虑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还包括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等内容,这表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并非某一个领域的单打独斗。

  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中国政府今年部署了六大重点工作,包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这六大重点工作每一项都有具体目标和要求,体现出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既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又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体现出极强的针对性。

  从整体层面来看,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可以预期,一系列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政策将有助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具体层面来看,报告提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将有助于解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保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报告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受疫情影响就业的群体顺利就业;报告强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有助于中国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情况下不断增强发展的韧性与底气。

  此外,报告提出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一系列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有助于中国如期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报告还强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这不仅有利于对冲疫情对中国外贸外资造成的影响,同时给全世界吃下“定心丸”,有助于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巴基斯坦国际关系学者阿卜杜勒•雷曼认为,中国经济的确是会因疫情短暂放缓,但肯定会反弹,尤其是有能力的中国政府有高度统一的规划,有长期规划,中国经济将坚定不移地复苏。确实,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凭借着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14亿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必然能够闯过难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