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民法典将推进更高质量“中国之治”

2020-05-25 18:12:5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 杨磊

  在今年中国全国“两会”上,民法典草案审议是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如果审议通过,它将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背景下,民法典不仅将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也将推动中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编纂一部民法典就被列入国家议程,但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能如愿。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执政党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历时5年多终于编纂完成。

  据悉,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既将已有民事法律和制度进行系统整理,又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着眼于未来的社会治理,可谓体量庞大,内容厚重,覆盖面广。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到明晰企业市场交易规则,再到针对“人肉搜索”、高空抛物法律定责、保护虚拟财产等中国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民法典都做了明确规定。这其中,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堪称民法典的最大亮点,这在世界各国民法典中尚属首次,也是中国民法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

  民法典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内容上看,中国首部民法典核心是“人民至上”,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人民意愿。

  首先,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直接反映人民诉求。其次,民法典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改变以往“重物轻人”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执政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再次,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民法典,中国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偏重实用。作为中国民法总则的起草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孙宪忠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表示,这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懂,有问题可以去法典里找答案。”

  与此同时,民法典充分尊重科学规律,体现时代气息。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人格权独立成编反映了网络时代人格权类型日益丰富这一现实,为能够识别身份的各类个人信息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并将AI换脸、声音等都纳入保护范围之内。正如孙宪忠所说:“民法典在信息保护方面下了大功夫。”此外,民法典缩小“权益盲区”,使得网络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反映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立法精神,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体现了中国精神。例如,总则编中确立的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绿色原则等,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层面的转化和表达。随着民法典颁布实施,它所蕴含的契约精神、自愿原则、诚信观念等私法理念,将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推进中国社会文明进步。

  此次“两会”审议民法典草案,正值中国今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节点。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人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民法典出台可谓正当其时。

  首先,民法典将助力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体系。民法典当中对个人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保障,已被现代社会证明是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民法典的出台将激励中国民众与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此外,民法典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将绿色原则规定为基本原则等,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民法典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标志性成果。世界民事立法史表明,民法典是法治发展的里程碑。法国、德国等具有全球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因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将逐步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古巴拉美社评价称,民法典是中国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更重要的是,民法典将以高质量立法推动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提升。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中国民法典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从人类文明史上看,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可以预见,中国民法典的出台将推动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更好地保障中国人未来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更高质量的“中国之治”。(国际锐评评论员)

标签: